初中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教案的定义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4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美术教案(精选4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美术教案1教学花圃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花圃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花圃。
教师:多媒体(花卉图片、描写花儿的、关于花的歌曲)、相关花卉的网站、用彩纸和白纸编成的花圃底版。 花圃
单元目标;
1. 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 了解图案的取材途径和变化的规律,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地形状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3. 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
4. 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5.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评价:
1. 能否找到相关的花卉资料,并能够谈出花卉的象征意义;是否了解图案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1)
2. 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2)
设计构思: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坚毅;体态丰满的牡丹表示富贵;冰清玉洁的荷花表示纯洁;色彩浓烈的红玫瑰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
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前一节课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黑白装饰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后一节课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的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
教学要求:
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从范画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片,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第六张幻灯片)
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黑白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每位同学发给8×8CM的小纸片),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边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
作业要求: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
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C、黑白或单色图稿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智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花圃的底版造型采用花瓣形或圆形,这样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留有不规则的边角,鼓励、动员学生来进行边角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新奇的感觉。)
课堂小结:
当学生的小图片画完、贴完之后,将完成的花圃摆到讲台前请学生上台进行评价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喜欢?它运用了老师今天讲过的哪一种方法?
初中美术教案21、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2、表达对色彩的感觉。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1.教学重点
1、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及意图
1、课前准备准备教具组织教学集中精力准备上课
2、导入目标播放生动的视频导入课题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丰富的生命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导学达标播放婺源四季自然风光学生观看后结合课本中的画面谈谈对四季森林色彩印象由自然风光的美丽过渡到森林四季色彩的特点
看看画家是如何表现自已心目中的色彩学生观看并讨论四季色彩变化真实的造化之美与艺术的魅力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真实与艺术的不同
2.教师小结:
四季色彩的特点
教师讲解三原色、三间色、三复色并画出十二色相环教师指导学生实践调色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3、导学达标教师实践演示
多媒体演示
4、知识运用教师提问:
1、环卫工人为什么户穿黄色的工作服;
2、红、黄、绿灯运用了什么色彩对比;学生讨论回答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色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拓展讨论
森林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朋友,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会用优美的色彩去赞美歌颂它,还应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质疑:如何从实际行动中去保护环境?学生讨论如何从实际行动中去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6、课外练习
1、做十二色相环;
2、书中东山魁夷的《湖》和科罗的《枫丹白露森林》分别属于什么色调?它们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3、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保护地球环境的小卫士。
初中美术教案3教材分析:
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可获得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形象,将这些形象加以拼巾贴,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画,就称之为布贴画。布贴画由于其选材独特,因此更具有独到的艺术效果,受到大众的喜爱。
课时:1课时
课程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装饰画的装饰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材料特点带来的装饰美感。
2、运用自己能收集到的废旧材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教会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创造美,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技法。
3、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合作、个别辅导
教具准备:
范作、布角料、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一些优秀装饰画作品,师生共议:用具有装饰风格绘画来装点居室,以各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画或壁饰来装点居室,不仅会使你的家别具一格,独创新意,而且在装饰过程中,将真正体会到发现和创造的愉快。今天我们利用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变废为宝,创造生活中的美。
二、新课讲授。
1、布料与纸相比,有什么不同?(老师提问,归纳)
质地不同,纹理不同,厚薄不同,花纹不同。(学生活动)
2、布贴画图稿的选色设计,根据现有布料的不同色样和纹理,设计出与之相附的底稿。
3、欣赏范作,讲解布贴画的制作方法:
打底稿。将自己设计的画面构思用铅笔画在白纸上。
布料剪裁。按照画面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裁剪,裁剪时把所画的底稿放在布料上操作,以确保造型的准确;同时在裁剪时要注意到布料的纹理朝向。
拼贴画面。将裁剪好的布料按照刚开始的设计进行拼贴。
4、局部示范制作,让学生注意其中的操作过程,尤其是在剪裁时造型的把握。另外,在拼贴画面时,要注意到布料的色彩差异,在个别地方可留出适当的空隙,使画面看上去疏密得当,更富生机。
在拼贴时注意要到纹理的走向,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纹理朝向会导致不同的作业效果,使得布料的纹理更好地为整个贴画作品服务,增强视觉效果。
5、启发学生进行画面构图设计,可相互讨论一下,确定自己制作的内容和布局安排。
三、布置作业:
用布料创作一幅有新意的装饰画
四、作业讲评:
观摩优秀作品,对学生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委婉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小结:略
初中美术教案4教材画梅分析:
本课画梅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画梅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画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知识技能目标
1 .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2 .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3 .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 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学生大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涉及学科: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学具——课本、国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引入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 生答 )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 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 )
师: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 ? 为什么 ?( 生答,教师予以鼓励 )
师: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今天, 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洁、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坚毅。 ( 情境导入——激趣 )
二、赏析、探究
( 一 ) 赏梅: ( 多媒体展示 )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 6000 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 3000 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 2150 年的历史。
一、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1)工艺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作业不像小学美术教学那样突出,而工艺性作业的效果较有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力量性、协调性、精确性等)迅速发展,有可能在各种工艺课业中做出较好的作业;同时也由于初中生的兴趣转向现实,对某些创意、设计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
(2)知识性。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所以,知识性较强的美术常识、美术欣赏课越来越受到初中生的欢迎;同时由于初中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发展,也希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美术作业。
(3)创造性。美术课都应成为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维,为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提供机会。
(4)个性化。初中生的个性差别日益明显,使美术作品呈现出风格各异的景象。
(5)动机作用。小学生“无意性”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兴趣。初中生的学习也需要激发兴趣,但动机的作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画一画人。板书课题。
2、讲解“速写”。什么是速写呢?
速写,是以简单而迅速的笔调表现一种动态形象的图画,即在短时间内用简炼的线条扼要的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
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及迅速表现对象(描绘)的能力。要画好速写,必须坚持勤奋练习。
3、欣赏:
欣赏课本4、5页的画,以加深对速写的理解。
讲明简单的线条表现动态、神态。
4、写生前的准备:
教师挑选四位特征明显的四位同学,摆出看书的姿势,讲明模特的要求。
5、教师示范:
(1)抓大形,大构架,大比例。(2)用简单的长线表现特征,省略繁琐的。(3)细描。
6、指导练习:
记住:“站七坐五盘三半”,也就是说,坐着看书时,人高是五个头高。站的时候,人高是七个头高;坐在地上时,人高是三个半头高。
我们在画人物速写的时候,抓住人物头、手与书本的微妙关系,才能画出动态。注意线条越简单能体现动态越好。
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8、讲评:
对作业中线条简练、概括的表扬,鼓励学生在课外、课间休息的时候多画画人物速写,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三、案例的几点启示
体现教学者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初中一年级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不是模式,教学者不但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是怎样想,让学生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由学知型转变为创造型,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由表象型转变为感受型,由技巧型转变为素质型。”在美术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和传统技法的学习之外,最重要是通过美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因此在学校实施这样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美术课程”更具有意义和作用。
初中美术教案6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运用风景画为载体来学习写生色彩的知识。七年级上册《向日葵》对主观色彩的运用进行了学习,而本课则把重点放在了对客观色彩的观察和认识上。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为进行色彩写生奠定基础。
教材虽然全面介绍了写生色彩知识、色彩的情感和风景画写生的步骤,但其重点应摆在对写生色彩知识的观察与认识上。
注意选择能充分体现条件色的资料图片,让学生确实感受到条件色对固有色的影响,最好结合现场演示的方法,将条件色展现出来。
在调色练习中,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练习调色,力求把颜色调准确。
在进行风景画的写生练习中,应降低难度使学生在训练中,将重点放在写生色彩的表现上。
在体会色彩的情感练习中,可借助一些音乐作品来烘托画面的意境,让学生明白色彩写生,并不拘泥于真实的再现,同是还能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理解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体会色彩风景画与音乐作品的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调配颜色,如何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教学重点:条件色对固有色的影响;体会色彩风景画的情感。
教学手段:示范、观察、讨论、作业、多媒体演示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欣赏风光片:
①提出问题:雪为何会呈现出黄色和蓝色 ?
②演示、观察环境色、光源色对白色石膏体色彩的影响。
③分析风景画中, 白色物体的色彩变化。
二、讨论:
如果物体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红色、蓝色或其他的颜色,那它的色彩会呈现怎样的变化 ?
①得出结论:
1 .受光面:固有色 + 光源色
2 .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3 .背光面: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的反光
4 .投影: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
②总结:大自然是我们色彩的宝库, 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是由于不同的固有色在不同的环境、在不同光源的影响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幅幅多彩的风景画。
三、练习从景物中提取色、彩,并讲述它的色彩变化。
四、教师指导:
主要针对调色问题进行演示。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都知道,音乐作品能以它特有的方式来感染人们的情绪,其实美术作品尤其是色彩画,也能让人触景生情,现在让我们
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体会一下两者是否有某种联系。
二、欣赏民乐合奏,并体会能受到何种感染。
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
①节奏 ( 欢快 ) ;
②旋律的起伏 ( 起伏大 ) ;
③是否有多种乐器合奏 ( 多种不同音色交织在一起 ) 。
三、欣赏风景画《夏日》,分析色彩,体会情感。
1 .回答问题:
①跳跃的笔触;
②响亮、纯净的色彩对比;
③色彩的明暗对比。
2 .欣赏同类型的风景作品。
3 .欣赏不同类型的风景作品《三片云》,分析色彩,体会情感,回答问题。
①笔触柔和、细腻;
②纯度低的色彩对比变化细微,对比不强。
4 .为《三片云》配上合适的音乐,来烘托画面的意境。
5 .欣赏同类型的作品。
四、小结:美术作品中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调、不同的表现手法,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感受。
五、作画步骤:
1 .取景、构图。
2 .大色块的铺垫。
3 .调整完成。
初中美术教案7步骤一: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课件播放〕——京剧脸谱资料。
步骤二:
学习新知识——脸谱色彩知识
1、教师提问:那位同学知道京剧脸谱上的颜色是起什么作用的?
学生回答(略)。
2、教师讲解:在京剧脸谱上有许多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有一定的含义,不可以随便乱用。
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重在形、神、意三个方面,表现人物的忠、好、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3、你能说出各种颜色各代表什么意思吗?
学生讨论(略)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一一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大虬。
黄色——代表袅勇、凶猛的人物,如:字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现各种神怪形象。〔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资料〕
步骤三:
着色方法
〔课件演示——涂色过程〕
1、先从白色入手,将所有白色涂满,
2、再涂颜色,要按由浅入深地顺序涂,
3、最后着墨色()
步骤四:
作业要求:〔出示课件〕
1、完成铅笔稿着色
2、注意事项:
①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
②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
步骤五:
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完成作业——涂色
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完成。
步骤六:
点评作业
方式:学生将制作完成的作业戴在脸上,学生互相展示、观看、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制作,表扬有创意的作业。
初中美术教案8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花圃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花圃。
教师:多媒体(花卉图片、描写花儿的、关于花的歌曲)、相关花卉的网站、用彩纸和白纸编成的花圃底版。
单元目标;
1. 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 了解图案的取材途径和变化的规律,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地形状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3. 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
4. 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5.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评价:
1. 能否找到相关的花卉资料,并能够谈出花卉的象征意义;是否了解图案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1)
2. 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2)
设计构思: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坚毅;体态丰满的牡丹表示富贵;冰清玉洁的荷花表示纯洁;色彩浓烈的红玫瑰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
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前一节课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黑白装饰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后一节课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的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
教学要求:
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从范画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片,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第六张幻灯片)
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黑白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每位同学发给8×8CM的小纸片),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边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
作业要求:
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
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C、黑白或单色图稿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智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花圃的底版造型采用花瓣形或圆形,这样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留有不规则的边角,鼓励、动员学生来进行边角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新奇的感觉。)
课堂小结:
当学生的小图片画完、贴完之后,将完成的花圃摆到讲台前请学生上台进行评价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喜欢?它运用了老师今天讲过的哪一种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交流、导入)
(播放第一张幻灯片)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条简笔画的鱼的造型,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很自然的回答是一条鱼,然后老师以其鱼尾为圆心在旁边再加一条鱼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这时学生的答案就会丰富许多,有的直接说有两条鱼,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是画有两条鱼的扇子等等。依次类推的问下去直至拼出一个圆。到最后一个图形的组合时,就会有人想到花的形象上,由此自然导入本课主题——变花瓣 拼花圃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品,而有一些它和花瓣的形状又十分相似,动脑筋想一想在你的身边和花瓣相似的物体有什么?(播放第二张幻灯片)
(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以小组的形式予以回答,老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展示与花瓣相似的物体简笔画,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效果)
2、相似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可是有些物体看起来并不相似,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手机,它和花卉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请看投影屏(播放第三张幻灯片)
用手机来代替花瓣的形象有怎样的寓意呢?——现代社会语言交流之花,现代通讯工具开拓了人们语言交流的空间。
请同学们仔细动脑思考:你能不能将生活中与花的形象并不相似的物体赋予新的含义,来代替花瓣,对花的形象进行全新的塑造呢?(数字、字母、动物、植物、日常用品、食品)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对设计构思加以简单的描述)
3、基本形确定了我们要把它组合成由N个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新图形,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每一个基本形一致呢?(学生的回答中会出现对折、折叠、复印、画好一个其他照描、印等不同方法,老师应该对这些想法进行肯定,如果有人提出镂印的方法的话,可以顺水推舟具体分析,如果没有人提到的话,可以说其他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老师着重讲解镂印的方法)
4、镂印的制作步骤:(进行现场演示)
A、描稿 构图饱满,要考虑问样点线结构的连接关系
B、 镂刻 正稿、反稿;刻线要流畅光滑
C、漏印 固定镂稿,刷色“浓、纯、鲜、匀”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今天请同学们再做一回花匠,运用生活中你喜欢的、或有意义的、 有情趣的形象,通过老师今天讲到的创意活动设计出具有新的象征意义的图形,并予以命名,然后将自己画好的设计稿拼贴到黑板上老师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把它组合成一个大花圃。
(学生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不停的巡视,并多与学生交谈,询问其创作意图、构思,多启发学生锻炼其对自己设计构思的评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画进行评价。
初中美术教案9一、教材分析 《触摸美丽》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在整套教材中与八年级下册《五角星》知识的内在联系最为密切,两课共同组成了一个关于材料及形式美探究的教学单元《触摸美丽》,但是又有各自的教学侧重。如果说《五角星》定位重点更多在画出肌理与质感,那么,《触摸美丽》的定位重点更多在于直接利用材质本身的肌理与质感进行造型,探索适合材质形式美感表现的技巧。把握这个基本定位是处理好这两课教学的关键,也更有利于教师自觉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念。
本课选择“触摸美丽”这个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目,指导学生制作装饰作品,帮助学生认识材料的肌理、质感特性,感受材质的形式美感,探索不同材质在装饰作品中的运用技巧。从而进一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体现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材从感受、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入手,展现了各种材料的图片,如金属、木材、毛绒、石头、牛仔布等,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特性与美感(如纤维材料柔软温馨,木质材料自然质朴,石质材料坚硬冷漠等等)。并呈现了不同材质运用于装饰画中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装饰作品中的材料美,感受不同材料表现的不同视觉美感。通过运用不同材质改画与制作装饰作品的活动,帮助学生关注材质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懂得利用生活中的边角余料“变废为宝”,制作成精美的装饰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在列举的图片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各种材质的图片、各种材质制作的装饰作品、材料加工与处理的图示,以及制作加工的工具材料等等。并且选择具象绘画与依此改制成的装饰作品进行对比呈现,启迪学生的思维。
作业的设定范围较为宽泛,只强调以某种材料为主并辅以其他材料合作完成装饰作品,表现形式、加工方法等均不限。教材中呈现了各种技巧与形式的装饰作品作为练习参照。
“活动一”通过把一幅绘画作品改造成为一件装饰作品的活动,依托一定的视觉形象为造型基础,加深学生对材质的认识,提高学生利用材质加工处理,进行视觉表现的能力。
“活动二”在相对限制材料种类的前提下,提倡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完成一件装饰作品的造型设计与加工制作。
“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是否关注材质、感受材质美感的评价要求,并且提出了以表格打“√”的形式,从作品的选材、色彩、构图、风格等诸方面对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另外,将能否与他人友好交流并合作完成练习也作为一项评价指标。
“资料库”中以文字的形式介绍了各种材质的物理特性以及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介绍了装饰画的特点。
“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了有关材质在生活用品中运用,在建筑物与室内装饰中运用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拓展美的视野。
二、教学目标
*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思路
课前可以要求学生收集身边一些不同肌理与质感的材料和制作装饰作品的主要工具,具体参见教材p15制作工具提示图。
初中美术教案10一、教材分析
课题《长河漫步》明示了编者的意图。本单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通过对彩陶、青铜器、兵马俑以及古代绘画的欣赏,长河漫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历史发展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漫步”中学习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长河漫步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审美特点的探究兴趣,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列举了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同时考虑到不同门类和不同形式。彩陶部分提出早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彩陶纹样的分析,帮助学生揭示艺术起源与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之间的种种联系;青铜器和兵马俑的介绍,将象征和写实的不同艺术表现风格的社会性呈现出来,调动学生综合运用历史文化知识进行审美体验;古代绘画部分尽可能地选用了不同形式、题材的绘画作品,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风俗画和文人画等等。通过这些作品在视觉美感上各自的鲜明特点,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不同切入点。以下将课本呈现的材料作简略分析: 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1课 长河漫步
二、 彩陶纹与青铜器纹饰之间的联系
彩陶纹样内容分别和不同氏族的现实生活或巫术仪式发生联系,如猪纹、鸟纹之于河姆渡人,鱼纹、人面纹之于半坡人那样。彩陶纹样中有写实的也有抽象纹样,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抽象纹样大多是写实纹样变化的结果;青铜器纹样中的饕餮、夔、龙、凤等为想像中的神异动物,这些纹样更具有装饰性,常常对称排列,教材上的鸟纹和凤纹可以看出这种变化。青铜器也有和彩陶纹相同的几何纹,如云雷纹、圆涡纹、回纹以及方格、三角等纹饰,常常作为陪衬的底纹。
三、 彩陶、青铜器具有象征意义的纹饰与兵马俑的写实风格比较
彩陶、青铜器的纹饰具有象征意义和装饰性,一是纹饰都依附于器物,或本身就是器物的造型。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不同社会的意识形态。彩陶纹样与不同氏族的现实生活或巫术仪式发生联系,带有神秘色彩,表现了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和崇拜。青铜器纹饰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这些纹饰既有历史的继承,又有时代的特点。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秦陵兵马俑则不同,它没有诉诸巫术鬼神的作用,而是通过强大的军阵逼真的塑造,来显示一代君王的雄才大略。
四、 古代绘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特点和气韵生动的审美原则
在教材呈现的绘画作品中,用线的特点各有不同。如《朝元图》的圆浑稳健,《芙蓉锦鸡图》的细密精致,以及《荷花水鸟图》的淋漓酣畅。帮助学生比较不同作品的风范,体会其中的气质、韵律,加深对传统绘画用线的理解。 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1课 长河漫步
五、 象征意义在古代绘画作品中的体现
《人物龙凤帛画》中的龙凤引导死者的灵魂生天。《芙蓉锦鸡图》以锦鸡斑斓的色彩象征“五德”,宣扬封建的伦理思想。《荷花水鸟图》“白眼向人”的鸟,鲜明地传达出画家傲兀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二马图》则以寓意手法抨击了社会的不合理现象。
初中美术教案11一、教学目的:
1、学习风景构图知识,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和树木的表现方法。
2、学习铅笔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懂得如何区别主次进行概括。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能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构图知识和铅笔画技法,画一幅以树木为主的风景画
2、怎样表现和处理好以树为主的风景画的质感和空间感
三教务长:风景写生的范图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风景画欣赏导入。展示许多风景写生的范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揭示课题,《风景写生》,板书
三、学习新课:
老师:请用你自己学过的美术知识对这幅画进行评析。
(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复习了透视、构图知识。)
老师: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和表现。
(老师继续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
学生: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
课堂外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四、学生作业:
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示:
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请其他学生来点评,指出画的好的地方和还欠缺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出去写生的感受。
初中美术教案12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下雨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透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能够给人类带来益处,也能够使人类蒙受灾难。但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搞笑而令人激动的事情,它能够给孩子带来创造的灵感和真实的体验。本课是一节绘画练习课,创作的资料能够分为两类,一是表现雨,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能够是真实的回忆,也能够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雨的科学知识。
二、学生状况分析
这节课要应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约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十分活跃,个性突出,具备初步的表现潜力。
三、设计思路
透过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会议、观察对下雨时的感受,同时教师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带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胆绘画。
四、教学目标
l、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关于雨的想象。
2、选取各种形态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印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五、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师搜集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音乐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欣赏导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学生对雨的回忆。
3、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雨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4、引出本课课题——《下雨啦》。
小学美术《下雨啦》说课稿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
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雨”的构成。
(学生对雨有了科学的认识。丰富了有关雨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2、按照强弱程度,雨能够分为小雨、中雨、暴雨。给学生放一段分别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出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
3、在雨中,人、动物会是怎样的
4、下雨时你的情绪怎样
(三)、绘画练习
1、教师和学生一齐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构思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不拘形式,大胆表现。(透过练习,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3、启发学生画出雨中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这样既能为创作做铺垫,又能够到达相互交流的效果)。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
5、教师针对典型作业及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现潜力,丰富情感,增强自信心。
6、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此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平的提高。
7、小结:让学生明白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完美,就应学会利用资源。
课后总结: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透过学生作业,能够看出学生们的思维十分活跃,充满活力和自信,本课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潜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用心的作用。
初中美术教案13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这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透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那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状况,学会透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此刻,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透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资料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和理解潜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透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齐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透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完美时光的回忆,为后应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完美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透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能够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明白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资料和思想,能够透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透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透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完美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透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构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比较《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透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完美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透过作品之间的比较,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初中美术教案14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工艺美术的特点,培养发现、感受、鉴赏、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掌握工艺美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阐述工艺美术的一些基本概念,重在理解它们之间关系,并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工艺美术品。
课前准备:
布置一个工艺美术展览室,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观看录像——发现
观看工艺美术的录像(有音乐无解说词)后,师:“刚才看到的属于美术的哪一大类?”学:“工艺美术”。
二、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就是《工艺美术的特点》”(多媒体投影屏展示)
三、学生自学——探索
师:“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研究是什么?(屏幕展示)请同学们看课本找出答案。”学生看书自学后回答:“是实用和美观。”“实用具体指方便、舒适、安全;美观指造型、纹饰、色彩、材质、技艺。”(屏幕展示)师:很对,由于技艺专业知识较强,本课不作研究,今天,我们着重了解美观中的“造型、纹饰、色彩、材质”这四个方面。”
四、课件、实物展示——感受、探索
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展示造型、纹饰、色彩、材质的变化,采用了动画、3dmax立体造型、360度旋转形式,画面有趣、生动;教师精选实物分别给予说明。学生感受深刻。
五、参观展览——鉴赏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设计工艺美术品(全班分8小组、4小组设计“文具盒”,另4小组设计“丹阳黄酒酒瓶”,要求符合工艺美术的特点,创意新颖,不能抄袭。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发言,并展示单线勾勒的简易设计图。同学们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览,在鉴赏众多工艺美术品的同时,启发产生了将要设计的工艺品的形状。
六、小组讨论——创造
小组在观看展览的基础上,展开热烈的讨论、争论、创造思维不断交流,启发。
七、大组发言——创造、启迪
小组代表上讲台发言,谈自己的创意指导思想,谈具体的“造型、纹饰、色彩、材质”的设计,由于同一内容有4个小组发言,大家的创造设想又进一步得到广泛深入的交流。精彩而新颖的设想,巧妙而奇异的构思,不时博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有的代表在发言中说“同组其他人还有更精彩的设想,不能局限于代表发言,而应让他们自由发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八、教师小结——理论、激励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同学们的创造设想可以通过课后书面作业的形式交来。下面我们请大家观看两组工艺美术精品,一组是由我校校友,现深圳大学美术系李亦文主任制作的竹子做的盒、筒、铲等实用工艺,一组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吕存的乱针绣,即正则绣,是美术大师吕凤子传授流传下来的,远看就是一幅油画,近看是用交错的彩线绣出来的,是一种陈设工艺。工艺美术范围很广,凡是以实用或陈设为目的,按照美的原则,设计制作的物质产品都是工艺美术。一件好的工艺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它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着希望,并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取。
初中美术教案15一、教材《心灵的关爱》分析
本课《心灵的关爱》是以“设计·应用”为主的综合课。以系列贺卡的设计与制作为教学主体,《心灵的关爱》着重引导学生珍视亲情、友情,关注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情感,《心灵的关爱》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突出以美术的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充满爱心的人。
亲情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淡忘的一种情感。现代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自我意识就容易膨胀。教材从与学生最为密切的亲情入手,引入教学,既靠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又具有较大现实教育意义。
“活动一”是给亲人与朋友设计制作表达关爱的系列贺卡。教材从书签卡这种设计与制作都较为简单的卡片入手,通过展示一组学生作品,结合对应文字的提示,引发学生对卡片情感意义及对应表现手法的关注。
单张贺卡的设计与制作是学生并不陌生的内容,为了拓展学生的设计能力,教材借此作为教学基点引入系列化设计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快掌握系列化设计的方法,教材从学习指导文字到呈现对应图片,都提示教学中可以尝试先从一张卡片的设计思路出发,积极借鉴、发展原有设计,进行系列化的设计。无论是让学生更快体验到系列化设计的艺术魅力,还是充分展现系列化设计提高制作的效能,这种方式都是值得教师在教学中优先尝试的。
为了帮助学生在文字与画面结合的版面设计上有所突破,教材在活动中间加入了版式设计的学习内容,试图通过展示同样形象与文字的几种不同版面处理方式,提高学生对卡片版式设计的处理能力。
教材特地安排了一组鼓励他人的网页卡。一是考虑到网络时代的卡片特点,另一个是考虑到增加鼓励同龄人成长的学习活动内容。
“活动一”设置了一条情感发展线索,从珍视父母亲情
到珍惜朋友与同学的友情,再到珍惜师生之情,最后升华到关爱社会中普通的同龄人。突出了编者希望逐步引导学生从单纯关注自己走向更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意图。
“活动二”是一个具有较大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中学美术教学结合相关美术学习内容,指向实际生活的灵活运用与积极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招贴设计知识、手工制作技能等美术知识与技能直接进行设计与制作,师生也可以在互动探讨中借鉴相关美术知识尝试花艺、布艺、纸艺等的学习与制作等。当然,教材上只是提供了很有限的一些表达形式。更多的作用是借此强化一种积极拓展的学习方式,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更大空间。
“资料库”中关于卡片折叠与裁切的要点介绍,可以直接帮助学生在“活动一”的制作工艺学习中,体验手工卡片制作中的基本程序和技术要求,形成精益求精的设计意识,让学生制作出更加精美的手工卡片。
“学习大空间”展示了对社会弱势群体关注与帮助的方向,拓展了教材主体对爱心关注的主题内容。
二、教学目标
◆能够设计并制作出一张较为精致的卡片,传达出一份真挚的爱心。
◆能够掌握卡片系列化设计的基本知识与设计技巧。
◆能够设计制作出一组具有一定创意,并体现学生关爱他人的系列化卡片。
◆能够灵活运用或借鉴已有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积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参与体现人文关怀的行动。
三、教学思路
本课虽然只有两个学习活动,但是建议安排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可先从对亲情的关注入手,通过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或许平时一度忽视了的亲情,唤起学生对爱的回报与表达之情。接着,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一份珍视的友情,引导学生好好珍惜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然后,在强调本课设计与制作精美的卡片是一种对亲人、朋友、同学传达爱心的表达方式与积极行动后,再进入到本课主体知识内容的学习。
教师与学生一起,在互动中探讨教材上作品的成功之处,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运用卡片的形式来表达同样的一份情感,你会有怎样与众不同的巧妙设计呢?
在学生构思进入到体现真挚爱心的主题情感与卡片设计的独特表达有机结合的学习情境后,学生普遍会在创意表达上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障碍,需要一些知识上的帮助。比较集中在材料选择与运用、折叠方式及裁切、剪贴组合与粘贴、色彩的搭配与涂绘等方面。
教师此时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制作出一张精致的手工贺卡的制作过程。教师利用设问或选择的方式,可以更加迅速地与学生在制作要求上建立较为统一的标准。学生自己在探讨交流中总结获得的技巧与心得,往往可以更加直接指导自己的动手制作。
在部分学生制作完成一张卡片后,教师就可以考虑进行一次集体的教学评价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已完成的作业,一方面引导学生向优秀作业学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向系列化卡片设计的要求靠拢。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系列化的卡片设计。教师可以侧重引导学生从一张卡片的设计思路出发,借鉴、发展原有设计。教材提供了一组对应的图片范例,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作业进行更加直观的探讨。
教学应注意利用图片或卡片实例,强调每张卡片之间的图形与相关文字是难以分割的`整体。同时,引导学生把图文有机结合在一起,讨论如何能够更加完整地展现设计创意。结合教材图片,引入版式设计的内容,运用同样形象与文字的几个不同版面处理,强化学生对卡片版式设计的处理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不断调整、优化设计思路与制作技术,鼓励学生在互相学习借鉴的同时,注意追求表现方式和技巧的新颖与独特。
第三课时,从关爱他人的线索继续延伸,教学自然进入到利用美术的知识关爱他人与社会的主题上来。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抚慰心灵的活动需要借助美术知识?怎样运用美术知识更好地表达一份真挚的抚慰呢?教师此时再针对性地与学生回顾相关美术知识的要点。
然后,教师就其中一种大家普遍喜爱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设计与制作。这时的内容不一定是教师预定的,教师可能会要与学生一样去尝试探索问题,与学生一起去解决问题,更多是引导学生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四、教学选择
作业的表现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出现不同层次的选择,但是必须体现一个教学核心——关爱心灵。另一个是突出学习系列化设计。抓住了这个关键,根据学生的喜好与教学实际,教师可以大胆尝试新的教学内容。比如:从一个礼物盒的包装设计入手,再到礼品盒系列化包装设计的尝试与学习;从一件陶艺小品的制作入手,再到系列化陶艺小品的创意与表现;从一个手工设计的信封入手,再到系列化的信封设计与制作。
在卡片制作过程中,影响制作精美程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材料的选择。一般的白纸或者比较薄的纸张,都不宜作为选择的对象,羊皮纸或者具有一定·厚度的色纸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在纸上绘制图形、设计文字的工具一般不要选择水彩或者水粉这样水性的颜料,因为纸张在经过水性色彩的染泡后,非常容易扭曲变形。马克笔、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等工具都比较适合使用。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讲,这种材料与工具的准备显得比较困难。教师务必积极利用当地的资源,不可简单照搬教材上作品使用的工具与材料。
五、教学建议
教师应鼓励学生课后多注重与美术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关注社会人文关怀的建设,留心身边生活中一些有待改善的事物与需要改进的现象,尝试更广泛地利用美术的方法与知识,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与方案。
“活动一”在实际教学中宜分解成两个递进关系的小活动。首先解决学生怎样设计好一张卡片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设计系列化的卡片。
教师可以在一张卡片的制作过程中侧重提升与强化学生基本的技术意识与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侧重在系列化的设计过程中强化学生系列化设计的制作技巧与创意表现。
“活动二”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教材上呈现出的只是几种学习的方式与基本的展开角度。教师与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积极拓展与延伸。
“活动二”不只是一个直接学习知识,再直接解决相关问题的活动。这里只有活动的目的与范围,大大削弱了知识的具体内容。学生或许必须调动以往许多知识加以整合与发挥,才能解决在表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知识性内容,学习的方法与解决问题的途径才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在学生实践中教师的定位应当是组织者与监控者。
“活动二”部分教学目标或许考虑延伸到课外进行深化,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得到美术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对学生课外自觉深化相关知识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重大意义。
初中美术教案16教学目标:
1、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2、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
3、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4、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透视表现技巧。
教学重点:
1、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2、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
教学难点:
1、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2、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透视表现技巧。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用具:
图片、课件。
学生用具:
颜料、纸等。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的风景画作品及风景照片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欣赏油画作品《天山之晨》:感受画家在美术作品中是如何运用光影的黑白灰变化赋予画面生命力的。(炽热浓烈的高原景色令人陶醉。)
2、欣赏教材上的彩照《沙漠》,谈谈它给大家的视觉感受。
3、转换成黑白效果,分析构图韵律主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4、用简洁的黑、白、灰三色概括画面。简洁地描绘画面中的影调关系。
5、活动一:将自己课外搜集的风景照片或风景画作品用单色工具进行概括和描绘。
6、展示并简要评析两幅优秀的学生作业,优化描绘的步骤。用概括的线条和块面将黑白灰调子进行整体的描绘。
7、欣赏一幅列维坦的风景画作品,体会其中黑、白、灰组合的形式韵律。(重点分析空气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8、活动二:对画面进行描绘和修改,以求更好地表达画面的视觉情感体验。
9、课堂小结:展示学生作业,请作者谈谈对画面艺术处理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凡高的作品《夜间露天咖啡座》,引导学生分析画面中的光影构成方式,对应讨论画面带给人的情感体验。
2、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照片,根据自己对画面的情感体验,注意画面韵律表现及主体物的位置处理。
3、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4、《夜间露天咖啡座》创作草图中,不同远近住宅的光影与形状有何变化?(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5、将构好图的画面,在把握好明暗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更具体细致的明暗处理,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空间立体感。
6、展示评价学生作业,进行适当的示范和修改,提高学生处理画面空间立体感的技巧。
7、课堂小结。
初中美术教案17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与规律。
2、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3、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重点:
1、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2、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
1、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2、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用具:
图片、课件。
学生用具:
颜料、纸等。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的风景画作品及风景照片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演示导入: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改变一个白纸盒的颜色。(光源色,环境色)
2、师生共同总结:白色物体的受光面受光源色的影响,背光面受环境色的影响。
3、提出问题:如果景物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其他颜色,它的色彩会发生变化吗?
4、教师对风景画中同一景物的受光面,背光面和中间面的色彩分析并总结规律。
受光面:固有色+光源色
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背光面:固有色+环境色
5、请同学上讲台演示水粉色彩调和的方法。
6、学生练习调色,教师辅导。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油画《迷人的夏日》(总结:不同的色彩对比和笔触能体现作者的心境情绪,也能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2、欣赏不同意境的画面,总结绘画步骤。
A、安排构图。
B、画出主要色块。
C、适当补充和调整细节。
3、学生选择图片,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运用水粉工具绘制一幅色彩风景画。教师随堂辅导。
4、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5、展示学生作业。
6、展示各个艺术流派的风景画,初步比较一下不同的表现手法,为《绚丽的阳光》一课做铺垫。
初中美术教案18一、教材分析
凝固的音乐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综合“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凝固的音乐,本单元凝固的音乐采用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活动建议,以建筑为教学题材,通过欣赏、制作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凝固的音乐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以及基本的美术素养。
课题《凝固的音乐》应理解为:建筑艺术和音乐一样,能够使人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教材从欣赏进入,以不同类型、风格的经典建筑为对象,分别从造型结构、光影变化、色彩以及环境等方面加以提示,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引导学生用体积、空间的认识方式感受优秀的建筑作品的魅力。
两个教学活动按梯次由浅入深展开,从简单形体的制作尝试中理解建筑的某个部分,进而丰富学生的想像,通过合作学习,完成较完整的建筑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和运用立体构成的制作技法,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
资料库提供的术语解释:节奏与韵律,是音乐与造型艺术通用的术语,结合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建筑在造型结构与空间上的艺术表现。
学习大空间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分别从生活中构成形式的运用、中国古代建筑等方面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教材综合欣赏和制作两方面的学习内容,教学中应以形体空间感受和认识为主线,联系建筑艺术的人文精神和立体制作的技能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与表现、知识与技能方面都能够有所获得。根据学生能力条件设置模型制作的难度水平及要求,注意活动之间的梯次关系,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力求做出较完整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赏经典建筑的形式美,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制作简单的形体,并构想建筑模型,画出设计草图,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首页图片用于欣赏活动,感受不同类型、风格的经典建筑,分别从造型结构、光影变化、色彩以及环境等方面加以提示,教学运用中应该有所侧重,能够让学生了解欣赏建筑艺术的一般方法。
布达拉宫随山势耸峙,俯瞰山峦环抱的一片广袤的平原,宏伟壮观;色彩搭配单纯、简洁,错落的组合给人丰富的视觉感受。可以比较下图加拿大蒙特利尔某住宅,同样是直线造型,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
天坛祈年殿层层台基和重重屈檐以平稳的节奏,造成向上的动感,表现与天相接,突出“天”的肃穆崇高。
悉尼歌剧院富有诗意的建筑群,重复的壳体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让人联想到出海的白帆、盛开的百合。比较上海体育场飞扬的曲线造型,用以启发学生对建筑构图的认识。
教学提示启发学生对建筑作品进行联想,引入对简单形体的思考。活动一设置的教学任务可以作为制作活动的第一阶段,让学生从简单形体的制作中学习基本方法,逐步完善建筑模型的构思。第16页的图片为学生提供了想像的参照。
活动二的学习任务是创意制作,教材为此呈现挖切、折叠和粘合等制作技法详细的步骤图和相应的学生作业。创意制作应该在简单形体制作的基础上丰富和完整,体现教学的延续性。
2.教学组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胶棒等;分小组制作模型;明确制作过程中安全、卫生以及爱护公物等注意事项。
3.教学策略
从建筑艺术给人的视觉、形体和空间感受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凝固的音乐”:即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欣赏过程注重视觉效果的感受,启发对生活的联想,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从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对建筑作品进行分析,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并运用于对建筑作品的评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培养他们敏锐的视觉意识,能够对建筑作品做出积极的?穴或许是独特的?雪反应,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并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高音比较适合这种舒展、明快的建筑风格。针对学生对建筑和音乐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可以考虑在课前组织一次评选活动,让学生为教材中的某件作品选配一段背景音乐,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用意,促使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创设他们认可的教学情境。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为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有机结合,随机调整师生的主从关系,把更多的学习空间留给学生。如:设置“阳光下的悉尼歌剧院”、“世界屋脊上的神殿”、“建筑的直线和曲线”等话题,让学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描述自己对建筑作品的感受;点评突出的制作,让学生介绍制作方法与体会等。诸如此类,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拍摄当地有特色的建筑图片运用于教学,引发学生对周边环境的关注,形成观察习惯。
注重运用示意图归纳形体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作品;强调动手演示的作用,直观感受更有利于制作技巧的传授;制作几何体的展开平面图,供学生随时查阅。
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片和具有指导意义的文字,利用校园网络或橱窗,举办“建筑博览会”;通过征文的活动形式,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欣赏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缓解课时不足的压力。
6.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几何体体积和它展开平面的形状有很大区别,帮助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立体转换是教学中的难点。可以利用几何模型教具,从各个角度观察其平面投影。对学生而言,更简便的方法如:拆开一个旧包装纸盒,即可获得展开平面图。
四、教学资料
建筑与音乐
德国文学家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因为建筑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某种情感,例如创造出庄严、雄伟、幽暗、明朗的气氛,使人产生崇敬、自豪、压抑、欢快等等情绪。建筑与音乐的联系突出体现在节奏和韵律、重复和再现以及对比等概念与方法上。
节奏和韵律在音乐和美术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古今中外的建筑?熏不论是单体建筑或群体建筑?熏乃至细部装饰,几乎处处都有运用韵律美造成节奏感。
在音乐中某一主旋律的重复或再现,通常有助于整个乐曲的和谐统一。在建筑中,往往也可以借某一主题的重复或再现来增强整体的统一性。一般说来,重复或再现总是同对比和变化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凡对称都必然包含着对比和重复这两种因素。中国古代建筑中常把对称的格局称为“排偶”,偶是成对的意思,也就是两两重复地出现。同一种形式的空间如果连续多次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还可以造成一种韵律节奏感。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祈年殿、故宫角楼的屋顶和香港力宝大厦等。
建筑形式美法则
一个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种规律。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门、窗、台基、屋顶等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及其大小)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及其度量),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律。
建筑形体的几何关系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正方形、正三角形这样一些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具有抽象的一致性,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因而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
抽象的一致性指这些形状有确定的几何关系。例如圆周上的任意一点距圆心的长度是相等的,圆周的长度是直径的π倍;正方形或正立方体的各边相等,相邻的边互相垂直;正三角形的三条边等长,三个角相等,顶端处于对边的中线上。这些形状既然有明确、肯定的几何关系,就可以避免任意性。这种观点对建筑构图影响很大。古代许多优秀建筑作品不论是平面形状、体形组合,乃至细部处理,都以上述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的依据?熏从而获得了高度的完整统一性。后来虽然突破古典建筑形式,出现了多种不规则的构图法则,但有时仍然借助于简单几何图形来达到构图上的完整统一。参看希腊巴特农神庙、卢浮宫金字塔、台方斯大拱门等。
直和曲的对比
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出柔和活泼。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如:悉尼歌剧院、上海东方之珠、上海体育馆。
虚和实的对比
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如:朗香教堂的窗孔使厚实墙体显得和谐而富有变化。
初中美术教案19教材分析:
一张纸条经过切割、折曲就能设计制作出各种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椅子,本课让学生通过座椅的设计与制作,关注生活,敢于创造。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纸板的切割、曲折,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在思想上关注家乡的变化,提高“三亚是我家,保护、建设靠大家”的好市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生活中充满设计,设计的前提使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2)难点:
设计构思。椅子设计用材很少,技法也较为简单,关键是构思。纸板的联想是通过一张纸的切割、弯曲设计椅子,尽可能少去掉或添加纸块,这里含有立体构成的因素。
教具准备:剪刀,卡纸,双面胶及各种风格纸板坐椅作品(教师)。部分学生优秀作品。
学具准备:各色硬卡纸,剪刀,双面胶,彩笔,贴纸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导言:
大家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课件展示图片)
设问:①你能看出图片上的景物是哪里吗?
②你能看到与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地方吗?
提问:你是否留意过该艺术椅的造型?
提问:该艺术椅的作用?
小结:方便。舒适。美观。情趣
以三亚本市东西两河河堤上的艺术便民座椅受到人为的破坏为切入点。
(课件展示)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展示
③面对人为的破坏,作为少先队员。团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观看、讨论
自由回答:三亚河景,椅子,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
例如:手、足球、动物等
例如:走累了休息,好看等等。
学生思考并个别回答:例如保护环境以身作则,以三亚好市民自律,爱护家园,影响家人朋友,设计更坚固更美观的便民座椅
讲授新课
要想设计出好的座椅,就先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其它座椅。
⑴生活中的椅子还有哪些呢?
(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的座椅
设问:你知道它们的社会功能、造型特点、材料、摆放的环境吗?
⑵思考与讨论:(课件展示问题)
①体会一下坐在椅子上的感觉,座椅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特点:座椅具有实用、舒适、稳定。以人为本
②座椅的结构你了解吗?你看到的椅子都是由几条腿支撑的?它们稳定吗?为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结构:座椅的结构一般为腿(支撑点)、面(承重点),靠背。
③你能用纸板设计制作椅子造型吗?
这节课我们就是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版等来设计创意坐椅。
课题揭示:(板书)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
(课件展示)设问:怎么样通过纸板来设计制作坐椅?(切换FISH)
(课件展示动画教具、图例、讲解):纸板的联想(构图、卷折)
小结:由一张纸上通
过折、卷、利用点、线、面的角度及纸张粗细大小变化,尽量少去掉纸块或加纸块的来完成造型。
注意:造型要符合现代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简洁、艺术性强、以人为本
以支撑点(椅子腿)可以是:四条三条两条一条
(切换FISH)示范其中之一(四线)(两线一面)(两面)(一面)
(并出示学生优秀创意作品)简述
学生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例如:①沙发、生活用椅、办公用椅、公共用椅等。
②足球、逗号、花朵等。
③家里、办公室、食堂、餐厅、会议室、客厅等。
学生细心体会坐着的感觉:舒服、稳定等等
学生观察课桌椅
学生讨论、观察、回答:由靠背、椅面、椅腿构成。
数学知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学生欣赏
师生双边活动
课堂练习
以(三亚是我家,“美护”靠大家)为主题
①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材等材料来设计制作创意座椅。
②比一比,看谁能最快设计制作出即创意、好看、实用、稳定的座椅,作品可为1、2个小椅子或一组椅子、沙发。
③要求大胆创新,构思制作可组成小组合作可单独完成
巡回辅导,必要时与学生共同完成制作,(提醒安全问题)
把讲台作为学生作品的展示台。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并构思制作学生欣赏作品并作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展示与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谈谈自己的创意:椅子的造型特点,放在什么环境下最合适,如果真投产,用什么材料制作最能展示自己的创意。
课堂小结
请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肯定学生的努力。从今后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会发现生活中的设计无处不在。
初中美术教案20教学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招贴作品的艺术美,初步懂得招贴画的基本分类和艺术风格、创作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铅画纸、水彩笔(蜡笔)等
教学重点:
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教学难点:
学生对招贴画设计基本要素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播放一段广告(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提问学生播放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一般大家都能正确回答
教师:刚才大家是通过教师剪辑的一个画面知道表达的主题,那么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平时要获知一些事情除了这种媒体形式外,还能以什么方法获知?(引导学生回答到本课主题——招贴设计)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正确回答。
二、看画、师生互动阶段
教师:给学生看准备好的招贴画图片,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招贴画的图片,在看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招贴画?
学生:回答什么是招贴画。
教师:总结概念:招贴画是紧密联系社会活动与文化、商业活动的画种,又称为宣传画、海报、广告画。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欣赏一些图片来了解什么是招贴画,那老师又有新的问题了,招贴画有很多种类,我们在欣赏时是不是能找到一些方法或者说怎样把它们一一归类,这样欣赏起来就容易多了,老师想把这个任务交给大家,同时,老师还要看看哪组同学发言最积极,最全面。(准备适当的小礼品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议画(学生实践阶段)
接上一环节学生在欣赏了一定量的招贴画设计作品,感受招贴画作品的艺术美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共同探讨招贴画怎样画?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创作。
教师:出一简单题目,让学生上黑斑作画(奥运会),(每组挑选一个代表,比一比、赛一赛)因为时间有限只要求学生画大致内容即可,无需上色。(通过做游戏来挑选学生,以活跃课堂气氛,如:播放音乐传递物品,音乐停时拿到物品的学生上来作画)
学生:评出画的最好的一幅,讲讲为什么?
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a、画面b、标题(主要构成)c、文字(辅助说明)
教师:略带讲解招贴画常见的艺术风格:
1、写实
2、妆饰
3、抽象
4、漫画
四、画画(学生实践阶段)
教师:我们苏州自古以来就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现在正逢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那么围绕这样一个主题,请我们同学设计一幅招贴画。
创作要求:醒目、生动、准确
创作步骤:
1、审题准确把握表现内容的关键
2、选取形象寻找与内容相吻合的艺术形象
3、组合构图严格考虑招贴画的三个组成部分,组成有机的构图
4、色彩设计选取符合表现内容的画面色调、标题、文字部分的色彩
5、选取制作方法剪贴、喷绘、拓印、手工绘制等(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由教师规定制作方法)
6、制作
五、教师总结
挑选几幅学生作品讲解,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同学们,今天这堂招贴画设计就上到这儿,老师从同学们的画中不仅看到大家掌握了招贴画设计的要领,更主要的是,从画中感受到大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心情。让我们共同喜迎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初中美术教案21一、教材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以形写神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以及“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建议,教材以形写神围绕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通过欣赏作品、学习技法和尝试水墨人物画表现几个方面设置教学活动,旨在使学生在学习和了解中国画表现技法的同时领略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
针对作品中人物的神情姿态的表现和水墨技法的运用,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引发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关注和思考,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人物画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在人物画作品的欣赏感受中,对人物画的立意、造型和笔墨表现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关的提示,为尝试表现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尝试表现从临摹开始,教材为学习提出了技法和情感两个方面的要求。临摹学习适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避免了空洞的技法理论学习。围绕人物画的主题表现展开,通过作品提示,从提取素材、表现典型、环境渲染以及人物性格、内心世界的刻画等方面阐述了创作表现方法。“活动二”的学习任务是:以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素材尝试表现,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的途径。
“资料库”:介绍传统绘画理论和有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传统人物画的历史渊源。
“学习大空间”:介绍工笔画知识,引发学生产生进一步完整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对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表现简单的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
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叶浅予的作品《藏族舞蹈》运用纯熟的线条,勾画出灵动的舞蹈动作。中国画表现人物要求一气呵成,所以对人物造型的准确、深刻理解便成为水墨人物画的基础。使学生理解造型基础的重要性,懂得“胸有成竹”在中国画表现中的意义。
韩羽的作品《戏剧人物》运用泼墨技法,表现了舞台上的张飞刚毅、憨直的艺术形象,造型夸张,气势非凡。墨色浓厚苍润,用笔洒脱飞扬。墨色的变化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在尝试学习中仔细观察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感受和体会墨色的不同层次。
分析梁楷的作品《太白行吟图》,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微睁双目、喃喃吟颂的面部表情,以及简约造型中空白的处理,体会诗人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的心境。
“活动一”设置了读画、临画的学习任务,并为此选择了其他人物画作品。这一部分的学习材料以有趣的人物造型、简洁的笔墨方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参考。让学生通过读画细心品味人物画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人物造型方法和笔墨运用特点,通过临摹学习体会人物造型和用笔用墨的方法。
“活动二”围绕一定主题的人物画创作而设置。教材选用了《学步》和《相马图》两幅作品作为范式,从人物刻画、环境渲染和道具安排等方面做出提示,也可以作为临摹范本使用。
2.教学组织
教学准备以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为主。多媒体课件应考虑提供放大的作品局部画面;演示和作业用的工具应保持一致,以便学生模仿。作业用纸的尺寸应适合在课桌上使用,可以考虑选用浸染程度不大的皮纸。课堂组织形式仍旧以单独作业为主。教学过程中注意习惯的培养,对工具的摆放、使用以及卫生事项做出具体要求,如注意笔洗的摆放;用手指捏挤去除毛笔多余的水分,不要随便乱甩等等。
3.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活动设置,安排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通过欣赏活动和临摹尝试,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学习用水墨表现简单的人物。第二课时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欣赏导入,围绕教材提供的图片提出问题,从整体感受线条的表现特点、水墨效果、构图安排和细节刻画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逐步深入地探究人物神态的表现、情感的抒发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尝试即兴水墨表现:在宣纸上画人物,在同学的作品中进行比较,谈一谈表现的目的;试一试将作品与题材、性格对号,进一步体会笔墨与情感的联系。
在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活动中,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以他们的角度判断答案的合理性,并给予积极的评价。穿插笔墨的练习,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临摹,切身体验用水墨画人物的过程,并让学生交谈感受。欣赏、分析《太白行吟图》,对比其他作品,分析人物动态塑造、身份举止的表现以及关联绘画主题表现的其他问题,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归纳要点,对教学做出评价,结束这一课时的教学。
第二课时进行人物画创作,以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素材,参考课本列举的不同形式的人物画作品,尝试水墨人物画的表现。首先复习上节课归纳的要点,让个别学生简短讲解自己的创作意图,了解学生的创作思路并给予必要的指导,由此启发更多的同学。通过对课本中的若干范图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画的创作过程。启迪他们在平凡而广泛的选材中开掘深意,围绕主题刻画人物。注意利用人物的衣着打扮,呈现事件中必不可少的环境、道具,省去多余的罗列。在创作过程中,随时展示学生作品并予评价和辅导。
4.教学评价
评价的范围可以是理解水平和绘画技能等多方面的,这样做能够鼓励和肯定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获得。采用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法,通过各方面的比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理解中国画人物的神态和意境、运用水墨工具进行人物画表现等方面对学习做出评价。
熟练地掌握水墨技法非一日之功,也不是本单元的直接目标,作业不需强求形似,重在通过尝试体会感受,评价指标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侧重。
四、教学选择
尝试和体验是了解传统技法的最好方法。传统人物画的学习同样讲究程式技法,人物造型、线描技法以及笔墨运用缺一不可,如果一一道来,既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也不可能为广大学生接受。临摹乃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历代继承发扬国画传统的重要途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同时要适度把握评价标准,重在对传统绘画的认识了解。
临摹的方法有多种,如局部临摹;摹写铅笔稿,再用水墨勾画;模仿笔墨画法等等,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中国画人物的神态是通过各个方面表现的,包括人物动态、构图、笔墨以及细节的处理、环境、道具的烘托与陪衬。教材选择的图片都各有侧重,教学中可以分门别类加以使用。
欣赏内容贯穿于始终,教材关于作品的描述可以视为提示,具有导向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
技法的学习以临摹为主,即使是表现主题的习作,也可以借助临摹完成,除教材提供的作品外,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藏族舞蹈》通过动态造型表现热烈的情绪,用藏族舞蹈的影片资料可以烘托气氛;《戏剧人物》用阔笔泼墨的手法,表现张飞的憨直鲁莽,用戏剧影片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转换这一感受;可以结合诗词帮助学生感受李白吟诗的神态等等。
画面效果的感受结合表现方法分析,也是帮助学生进入情境的重要途径。启发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有助于体会作品表现的意境,理解作品传达的情感。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欣赏的内容应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讲解抽象的笔墨形式时,尽可能地采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如:用什么样的笔墨方法表现张飞、李逵、钟馗等个性张扬的人物;用什么样的笔墨方法表现仕女、杨柳等等。通过不同的例证,让学生贴切地理解笔墨运用和情感表现的关系。
笔墨练习重在体验和感受,如:中锋运笔和侧锋运笔所产生的效果;流畅的线条和疾涩的线条所表达的不同感受;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面上产生的层次等等,通过经验的积累加深对中国画的理解。
人物画创作首先要理解所画的人物,在选择创作题材的同时,自然考虑到表现方法。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避免公式化的表现。
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教师的直接演示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在技法学习环节中至关重要。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可以选择不同的演示内容。如不同的运笔产生的效果,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等完全可以做到。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影响的演示,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为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分工画成语故事组画的活动形式。
6.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教学中的细节往往对学生产生永久的影响,诸如执笔运笔的方法、毛笔中不同浓淡水墨的分配、宣纸特性的把握等等,都是演示和辅导时需要注意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某一细节有所感悟,也是很好的收获。
细心揣摩作品中的人物,我们会发现,中国画为了表现主题,往往对人物神态进行夸张,如果能在一幅作品中抓住被夸张的关键所在,即能够较容易地领悟画家的表现意图和观察方法,同时,我们会发现其他人物画中也有类似手段。
六、教学资料
梁楷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原籍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为人豪宕不羁,嗜酒自乐,曾把皇帝赐给的金带挂于院内,不受而去。由于他豪放的个性和作风,故有“梁风(疯)子”的别号。梁楷善画人物、山水、佛道、鬼神、花鸟,绘画风格多样而有变化。他的绘画对后来元明清的文人画,甚至日本室町时代的绘画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李可染(1907~1989)中国现代画家,以山水画著称。他的写意人物画下笔疾速,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
关良(1900~1986)中国现代画家、艺术教育家。擅长中国画、油画。他以中国水墨画表现中国戏剧人物,创水墨戏剧人物画,以新颖别致的笔墨,独步画坛。
叶浅予中国现代漫画家、中国画家。叶浅予的中国画?熏主要靠自学?熏曾一度从师张大千。画风工细,有装饰味,作品富有时代精神。
韩羽中国现代漫画家、中国画家,动画片《三个和尚》的主要作者。
卢沉(1935—)中国现代画家,主张融合中西之长,在现代艺术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走水墨画现代化之路。作品或取自历史题材,或将日常生活所见、所思,赋之于画,画风多变,时有新意。
周思聪(1939—1996)中国现代画家。中国女性画家中德艺双馨的出色代表,作品在平凡的人物中开掘更深沉的精神内涵。
初中美术教案22教学目的:
通过笔筒造型的制作,培养学生的设计及精工制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方形或圆形的废包装盒,并折开研究其展开的图形,领悟盒子设计成型的过程。
2、备好白板纸、胶水、颜色、尺、剪刀、小刀等用品。
3、教师备演示用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让学生观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笔筒”,并说说笔筒的形状和功能。
二、教师对课本上的作品作简要的分析:形状、组合特点、色彩图案的美化组合。
三、教师讲解设计制作方法:
制作前首先考虑要制作的整体形状及辅助部分的功能等。
可先画出整体造型设计草图,主体设计后,还须要设计好小的附件。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各部件。
四、学生作业:
根据整体设计,画出各部件的展开图,按图剪折并粘合成笔简“零件”,待第二节组装。
第二节
一、在第一节课粘合好的“零件”上,画上装饰纹样。
二、设色涂色。
设色方法有两种:
1、以两种复色色彩配置,要讲究明度的差别,形成淡雅的色彩美;
2、涂上对比强烈的原色、间色。形成鲜艳活泼的美。如以线条装饰,则要注意线的疏密粗细排列的形式美,不宜变化太多。
三、组装粘合完成。
四、讲评。
春节礼品(记忆画)
教学目的:
1、通过描绘丰富多彩、造型优美的“春节礼品”。巩固色彩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2、用记忆手法表现物象,提高儿童绘画能力。
课前准备:
回忆春节时家中的礼品,考虑选择哪些礼品作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漫谈春节最快乐的一件事。
2、过节前,各自家里有什么准备工作?
二、新课:
观赏课本中的彩图和学生作品,请2—3名学生谈谈他们家中有特色的春节礼物,以引导全体学生抓住特色,共同记忆思考。
三、示范:
1、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三五件能表现春节气氛,又能大小配合适当,便于处理画面构图的礼品作为绘画对象。
2、学生讨论如何运用色彩。
3、教师小结:色彩的运用以红、橙、黄等暖色调为主,以蓝、绿等冷色调的原色、间色、复色配合使用,使主色调更突出、鲜艳、明快。
四、学生作业:
以各自家里备办的春节礼品为题材,选择自己喜欢的,有特色的礼品,画一幅色彩画。
五、讲评。
初中美术教案23【摘要】
本课以谜语导入,以“笔筒博览会”贯穿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笔筒,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自主探究合作解疑创新设计鉴赏评价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及作用
1.教材编写使学生初步了解古代笔筒文化,了解现代笔筒丰富多彩的样式学会用剪贴、绘制等方法装饰笔筒。
2.学生通过观察带来的笔筒实物,从形状、内部构造、颜色和图案、用途等多方面了解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笔筒,体会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学习,学生学会巧妙地运用塑料瓶、纸盒等材料,制作出实用的、设计新颖的笔筒。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笔筒,师生共同关注瓶筒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
2.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废旧材料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2.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以往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用废旧物做手工,通过感官体验各种媒材、工具的特性,运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尝试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设计、制作的方法,学生在尝试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动脑,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交流,不断地找到新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本课的课题是《做笔筒》,我结合教学环节将课题调整为《笔筒博览会》,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热情。本课教学以自编谜语(桌上有个大肚婆,彩色铅笔装满它;形态各异巧装饰,学习写作需要它——笔筒)作为导入,以“笔筒博览会”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亲自动手设计笔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谜语:桌上有个大肚婆,彩色铅笔装满它;形态各异巧装饰,学习写作需要它。
学生预设:笔筒。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揭示课题。)
2.出示课题:笔筒博览会
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动手设计一个笔筒,在这个博览会上大家共同来学习、欣赏。
二、探究学习
1.考一考笔筒小知识
①笔筒的用途。②笔筒的材料。③笔筒的外形。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笔筒实物,介绍材料、外形、图案与特别之处。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交流,了解有关笔筒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
2.介绍笔筒的历史
古代的文人雅士们把书桌上的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而书桌上的第五宝就是笔筒了,它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清时代已经盛行。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品,也有用玉、竹、木雕刻而成的。它们的形态各异,花纹也各不相同。
(设计意图:了解有关笔筒的历史文化,丰富学生知识。)
3.寻找制作材料
你觉得笔筒的主体可以用什么来做?你在身边找到了哪些废旧材料可以进行制作?
学生预设:卷纸芯、奶盒、塑料瓶、薯片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养成废物利用的好习惯。)
4.欣赏作品
师:那么如何利用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漂亮的笔筒,变废为宝呢?
展示图片,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进行描述与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5.学生利用实物合作演示制作方法,纠正错例
(1)如何用手工纸包装主体?
(2)如何能制作出立体的效果?
(3)如何进行组合?如何加底?
(4)装饰彩条不规矩如何进行修剪?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解决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6.思维拓展、疑难解答
(1)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笔筒?它有什么特点?
(2)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老师和同学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感想,相互激发创作灵感。提出质疑,师生共同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作实践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一个有特色的笔筒。
(设计意图:明确作业任务,鼓励学生创新设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四、作品展评
1.学生将设计制作好的笔筒放在博览会的展台上。
2.自评与互评:
(1)介绍自己设计的笔筒的最满意的地方?
(2)说一说你认为最有特点的笔筒,特别的地方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评价是互学的过程,在相互借鉴中提高设计与创作能力。)
五、课堂延伸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变废为宝的物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创造,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有趣!
(展示瓶人作品)
六、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以自编谜语作为导入,以“笔筒博览会”作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动手设计笔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在“考一考”环节中,说说笔筒的用途、材料、外形,并展示笔筒实物直观的进行讲解与描述,挖掘学生的已有知识。探究笔筒制作材料过程中,鼓励学生科学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养成废物利用的好习惯,如:卷纸芯、奶盒、塑料瓶、薯片盒……教师展示作品图片,学生带着问题研究笔筒的制作方法,通过对比赏析,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制作方法,如:彩色纸包装、粘贴立体人物或动物的五官、组合粘贴、制作系列笔筒……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学生的个性展现。
本课的教学亮点是教师提出了几个制作中出现的困惑,寻求学生来帮助解决:
①如何用手工纸包装主体?
②如何能制作出立体的效果?
③如何进行组合?如何加底?
④装饰彩条不规矩如何进行修剪?以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到前面来展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演示并讲解,有效解决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探究氛围浓厚。
在作品展评环节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博览会展台,能更加充分的展示学生的作品,为课堂又增加了一份精彩。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到前面来,说说自己作品最满意的地方与发现其他作品中的优点,与伙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课堂延伸的目的是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废旧物品不仅能制作笔筒,还能制作其他奇妙的事物,鼓励学生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创造……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宽广的教学环境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
初中美术教案24一、教材分析 小区
小区是人们生活聚居场所,是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下:04课 小区小区的规划、建设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怀恋、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不断完善,小区更是对未来的理想的不懈追求。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下:04课 小区以及综合·探索领域的具体要求,本单元的课程为教育学生关注小区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帮助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美好生活。
教材首先从小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经济和人文等方面提供学生思考的空间。以小区的照片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从平面示意图的表现进一步有序地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空间,住宅、学校、古建筑等从小区的区域划分、建筑的不同功能到人文情怀的渗入,为教学提供了相关素材。
学习活动的设置以为小区命名的活动形式展开,从对小区的整体认识出发,用简洁的形象,明确地表现小区的特征,为后续的学习活动确定主题。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社会考察,讨论研究小区的现状和发展,设计规划方案。教材以详细的图文资料,为选题、设计思路以及平面设计图的绘制做出示范。最后,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小区规划模型,把设计思路付诸现实,以此完善体验探究、创造的过程。
评价建议设置了具体的评价指标,对学习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资料库提供了有关环境设计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关注。
学习大空间就乡村规划、城市公共设施等方面提供了选题与素材,激发学生关注更为广泛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学会平面规划示意图的绘制方法,掌握规划模型基本的制作方法,并运用于规划设计。
能够和同学互助合作,共同完成规划设计和制作等学习任务。
能够了解所在居民小区的规划和功能以及人文背景,更加关心和爱护生活环境。
三、教学思路
1.教学内容的确定
篇首小区景色的图片用于教学导入,在教学中最好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小区的图片和平面示意图替代,使学生能够将实地印象运用干规划设计与制作。
教材设置的未来小区的设计思路作为学习指南,从小区的整体布局、美化以及文化特点的体现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列举各种表现方法,为学习活动提供了范式和参考。教学中还可以考虑采用剪贴形式,用色块表现,用局部图片加以示意。
教材呈现的制作步骤为制作活动提供帮助,教学中需要加以演示说明。
对教学任务的要求可以参照“评价建议”中列举的内容制定指标。
2.教学准备
有关小区的平面挂图;小区的景观及各种服务设施的照片资料(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准备影片资料,制作);绘制规划图的工具:圆规、直尺、三角板、铅笔和色彩工具等;制作模型的各种材料:剪刀、小刀、胶水、海绵、泡沫塑料板、塑料片等。
3.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在更为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设计规划自己的生活环境,将想像与创意付诸表现,在探索实践中加深对美术的认识。
教学策略的整体思路是设计小区名——规划小区整体方案——制作小区模型。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教学重点有所选择的侧重。以团体活动形式开展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增进协作意识,由小集体到大社会的转换更能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积极创造、互相合作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第一课时可从设问的形式进入教学情境, “介绍你居『主的小区,它有什么特点?还应增添什么?理想的小区模式是怎样的?画出你家周围的平面分布图……”带领学生重新审视周边的小区,从居住环境、交通、小区的设施如商店、学校、游乐场所、绿化等方面讨论。可以组织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居住的社区,找出它的特色,并命名,展开教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强调小区的基本功能和规划原则、注意事项,尤其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其中的重点。课后可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现代社区建设的大体动态和最新理念。
第二课时就学生的社会调查展开讨论,确立小区的主题应以人为本。小区的功能(住宅、交通、医疗、购物、休闲娱乐、消防治安等)、风格(建筑、景观、公共设施等)、文化(当地文化习俗、遗迹、学校、广场、公共场所等)都应该考虑进去。讨论可采取竞争的方式进行,小组代表阐述调查结果,小组拟定的设计方案的重点是什么?有什么特色?结合教材设置的设计方案谈一谈人与自然、社会的依存关系。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要求、考虑,小区为人们提供的应是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舒适的场所。同时还应强调小区的时代感、历史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和人的返璞归真的享受。从自然景观的协调、美感出发启发按学生自己的理解去装扮我们的家园。
通过范式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学习平面规划图的绘制方法,运用有关地图的知识,了解比例、方位、图例以及绘图方法。设计图示标志,表现道路、绿化、学校、广场、公共场所等。分组选择不同方式(包括手绘和剪贴)进,行表现,绘制平面规划图。
第三课时制作小区模型。小组分工合作,根据已确定的小区方案,制作方案不必求全,只要求尝试体验过程和制作质量。选择合适的工具和制作材料进行制作。各组的模型以表现小区局部区域为主,最后汇集为一个大模型。课堂的模型制作应力求简洁、概括,注意整体的结构和布局,注意造型与材料质感和色彩的协调。立体造型的点、线、面在模型中的综合运用,材质运用中对于树、房屋、草地、水池、道路、路灯等不同质地的表现都需在教学中强调出来。
教学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制作结果,要以发展的眼光激励想、确定阶段,学生对生活环境的关注程度和积极参与的热情与否;另一方面是制作阶段对于结构、层次、空间、材质、色彩等构成因素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展开,可采用模型展览的形式由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选择
本课制作规划模型的学习活动难度较大,所需工具材料、制作场地要求较高,占用课时太长,实施教学有一定困难。可以考虑与学习大空间中公共设施的内容设计对换,将教学重点放在规划设计图上。
规划设计图的表现方法也可以多样化,如我国古代的地图就常采用绘画方式,具体地点和完整布局并茂,详尽而生动。再如平面布局与照片图示结合的拼贴简洁明了,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五、教学建议
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是本课编写所期望的目标。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居住环境,通过日常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所见所闻,引起他们对小区环境的关注。如居住环境的新旧对比、住宅的造型和色彩、标志性建筑、绿化带以及环境与心情等话题。收集学生在所居住的小区的留影,或拍摄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图片用于教学,更能够引起他们对课题的兴趣。规划图制作之前,应该有一些草图。通过小组成员的综合优化,再绘制正稿,这样做既可以提高作业质量,又能够培养协作意识。
设置真实的设计用途,在平面图上假设河流、湖泊或道路作为地形条件的限制,让学生根据客观条件进行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也可以考虑以改变小区环境为题,通过调查绘制小区平面图,通过讨论对现有布局进行改变,设计规划新的小区布局。
提示学生在作图过程中运用几何知识,诸如用圆规画对称图形、等分圆周、中轴线的运用等等。规划设计的教学范图最好能够呈现绘制过程。手绘挂图运用剪贴方式,示范时逐步完成。也可以使用胶片分层演示。展示多种建筑、树木、花园、汽车等俯视图,帮助学生感受特殊角度的图形,有利于对平面图的认识和理解。规划模型的重点应呈现规划布局,房屋建筑的造型要简化。先用泡沫塑料切出简单的几何体,再稍作挖切即可。
泡沫材料的切割最好使用加热的钢丝,不仅切割效果好,而且比工具刀安全。切割台的制作需要一个木架、一根钢丝和一台自耦变压器,可以请物理老师协助解决。
材料的选用可根据当地的条件和代表当地特色的材质进行制作,就地取材,选用当地最常见的高粱梗、树枝、石头等进行制作。
在教学组织上可以采用认识小区——设想小区——设计小区——制作模型的构思进行。学习活动还可以采用设计大赛的形式展开,给小区设立一个主题,既有利于学生抓住小区的设计主旨,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使其积极地投入其中。
初中美术教案25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标志的设计构思与制作方法,同时提高品评鉴赏标志的水平。
教学重点:
1、标志的意义。
2、标志的分类。
3、标志的设计要素。
4、标志的构思和制作过程。
难点:
设计并制作出具有独创性、单纯性、准确性和艺术独特的标志。
设疑提纲:
1、标志的概念?
2、标志的特征?
3、标志的作用?
4、标志的颜色运用?
5、标志的分类、按用途的不同可分几种?
6、世界上的国旗中,除了中国国旗,有哪一面国旗让你印象深刻?原因?
7、联合国会徽的含义?
8、奥运会标志以什么造型为主?
9、中国银行标志的意义?
10、公益标志的色彩特点?
11、构成标志的方式有几种?请列举你所注意过哪些标志符合上述方式?
教学程序:
1、作图形印象测试。
2、评说测试结果。说明标志的视觉性。
3、提出设疑提纲问题在1、2、3。
4、分组讨论答案。
5、提问同学完成答案。
6、教师补充完善。
7、以建国饭厅为例,提问同学对标志用色的看法,说明标志用色的重要性。
8、解析太阳神标志的意义。
9、提问同学提纲6、7。
10、分组讨论8、9、10的问题。
11、分组抽查提问并补充完整。
12、提出问题11。
13、抽查同学回答。
14、熟悉课本关于标志的构思方面的内容。
15、讲述标志的制作过程。
16、课堂作业:分组设计本校学校标志。
初中美术教案26一、《走进微观世界》教材分析
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的基本理念,《走进微观世界》培养他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穴或许还应该是独特的?雪反应,《走进微观世界》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熏提高综合思维水平,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教材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设置了这一单元的课程,通过微观世界的形式美感的启迪,学习和运用艺术造型的基本知识。 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5课 走进微观世界
学习活动的设置分三个步骤展开:欣赏微观图片呈现的形式结构美感,通过语言描述和讨论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像;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或通过显微摄影图片,感受微观世界的现象,并通过记录、想像、设计基本形,组合形状构图等一系列的工作,进一步发现和探究图形的奥秘;采用绘画或计算机辅助绘画以及制作立体模型等造型方法进行艺术表现,在不断认识、想像的基础上,运用构成方法创造出独特的富有想像力的图形。
“评价建议”从对图形的想像和创意、空间意识的形成以及绘制水平和动手能力几个方面展开,便于学生自评或互评。
“资料库”摘录了有关名词术语的解释。
“学习大空间”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出发,列举了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的图片,讲解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关系,帮助学生更广泛地理解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视觉形象。
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开拓新的视角,启发他们关注自然形态,开阔视野,发挥想像,探究和思考图形结构的规律。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认识自然,对丰富的视觉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力求帮助学生在物质结构的基本形式和艺术创造的造型要素之间找到某种联系,并归纳出方法,用以创造新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
*发现和欣赏微观世界呈现的形式结构美感,探究自然结构与图形结构的共同规律;根据自然现象进行想像和表现,创造性地运用简单元素构成图形。
三、教学思路
1. 教学题材
教材呈现的显微摄影图片注重体现和谐、秩序两个特点。图片中可以找到等距排列、对称、重复以及空间结构、运动变化等形式,呈现了自然形态的基本特点。与艺术作品比较,说明人工形态的创造都是基于对自然形态生成和变化的认识、理解。
基本形体的设计与变化组合的学习活动,引入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一般方法,通过绘图和制作的技能学习,掌握分割、集聚、插接等造型技能,体会自然形不仅可以作为模仿的对象,而且还可以作为功能、构造和美的形式(对称、比例、调和、平衡、对比)的范例。从而领悟研究自然形态的生成过程,即可了解形态的本质的道理。
2. 教学组织
课前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包括教学所需图片文字、动画示意,最好有影片资料,学生用绘画或立体制作的工具材料等。欣赏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立体制作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教学过程中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每组选定负责人。
3. 教学策略
按照学习活动的设计,这一单元的教学可以分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从关于“形态”的话题开始,运用实例解释“形态”的词义,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议论的形式展开师生之间的交流,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微观图片中呈现的形式结构美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形式和情感两条线索进行思考。
初中美术教案27一、教材分析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造型·表现”领域的阶段目标,运动教材选择了“运动”这一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题。通过本课运动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探索美术的表现语言、表现手法,引起学生对运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的一些思考。
教材运动从美术作品中运用具象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运动的过程入手,引导学生探索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教材还通过欣赏运用抽象的表现手法表现动感的雕塑作品,让学生对美术的表现形式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材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尝试运用画笔记录舞蹈的运动形态,这一活动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分析、掌握运动的特点,结合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对艺术作品怎样表现运动有一个基本认识。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尝试演示并画出树叶和纸飘落的轨迹,这一活动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抽象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认识。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选择适当的工具材料,尝试做一个表现运动的小雕塑,这实际上是对前面所探索、总结出的知识经验在实践中如何加以运用的一个学习过程。
“评价建议”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个让学生对自己学习
情况进行检验的方法参考。
“资料库”中选用了一些活动雕塑图片,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这些极具动感而有趣的雕塑,产生强烈视觉冲击力,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带给学生新的思考。
“学习大空间”中选择了具有动感的造型方式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提供了学习迁移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运动的本质特点。
◆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现出运动的形态。
◆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进一步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作语言,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教材选择米隆的《掷铁饼者》导入,经典的具象雕塑作品展示了运动中力与美的结合,给人以视觉享受。紧扣本课主题,教材还选用了其他表现运动的雕塑作品,从不同表现的角度和方法进行探讨。
结合“活动一”尝试表现,教材安排了绘画作品欣赏。选择了敦煌壁画中表现狩猎场面的一幅作品,流畅的线条、夸张的造型、艳丽的色彩使画面充满动感,引导学生感受其神韵,体会其表现手法。同时还展示了法国杜桑的代表作品《下楼梯的女人》,作品把不同时空的状态表现在同一画面上,捕捉出人物下楼梯时的连贯动作,描绘出运动的感觉。两幅绘画作品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运动的状态,使学生对美术的表现语言有进一步认识,从而启发学生进行不同的尝试表现。教材选择了一幅摄影作品,拍摄的是一位花样滑冰者的舞蹈形态,要求学生用某些表现手法进行表现。有意识选择这张重动态表现,而缺乏细节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对动态的关注。
教材还选用了一些抽象的雕塑作品图片,不同的造型表现出强烈的动感,以丰富学生的表现语言,帮助其创作。
教材呈现了一个金属质感的雕塑作品,说明材料与作品表现的关系,加强学生对材料和质感的认识。两幅学生作业侧重于动态的把握,以及对不同材料的选择,难度适合学生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教材中所选用的一些图片,考虑呈现表现的不同手法和不同形式,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信息,老师还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一步进行补充。通过作品欣赏,能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
初中美术教案28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教材以认识生活中的标志,学习标志的设计方法与应用来组织教学内容,分2个课时进行教学。着眼点是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以及应用标志知识的能力。
从地位作用看:本课是对过去的美术知识与生活经验综合运用,从标志设计创意和应用中,开发创意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教学内容看:本课教材可分两个部分:标志单体设计和综合应用。知识点有标志的分类、表现形式、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应用;实例主要有奥运会标志设计理念、设计工作室标志设计元素分析和中学运动会的系列化视觉设计等;学生活动一是设计学校公共标志,活动二是小组合作设计班级参加学校运动会的系列化的视觉设计。教材还有相关链接的拓展内容,以及评价要点。理论虽丰富,但实践性强;概念虽很多、但系统性明确。
从学情分析看:标志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视觉艺术之一,这一特点决定了学生在生活经验有一定的日常积累,所以,适合以师生交流互动的形式开展课程活动。并且,设计艺术所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由度和参与度。本教材也在这一点上做了充分的资源准备,各类实例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课为第一课时,学习标志的单体设计,分信息收集(加法)、信息处理(减法)和信息传达(等于)三个环节展开,为第二课标志设计综合应用作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活中的标志,学习标志设计的几种常用手法。
2.过程目标:在大胆表现、自我创意中,打开发散性的设计思维。
3.情感目标:认识标志设计之美,体验标志创意之美,增加对设计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标志的分类和几种标志设计的手法进行创意设计。
2.难点:如何使想法转化为独特和优美的标志图形。
四、教学方法
1.概念通俗化:本课概念丰富,学生难理解,不容易记忆,教师将标志设计的手法归纳为“加法”、“减法”和“等号”,把教材的知识点渗透其中,通俗易懂,便于更好理解教材内容。“加法”即标志元素收集,各类图形符号的组合表现丰富的内涵;“减法”即标志图形的处理,对素材进行艺术的概括与提炼;等号”即标志图形的传达,内容的定位。
2.图形引导法:教学中把枯燥的理论转化成图形,用图形对话的方式,突出美术课的视觉性,在图形体验中理解标志设计的意义,突出教学重点。
3.实战教学法:教学过程不重套路,在大致的思路下重实战,即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境,引发课堂大胆思维的氛围,在师生思维碰撞中产生标志设计创意的火花,解决难点。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等。
学生:作业纸、笔等绘画。
五、教学过程
(一)圆形相加游戏导入,理解标志的元素。
1.圆形相加游戏
一个圆形……
两个圆形……
(答案千千万)
三个圆形……红绿灯
四个圆形……奥迪
五个圆形……国际奥委会
2.引导学生发现
打开教材,用加法的概念欣赏和理解教材中历届奥运会的标志构成元素和深刻内涵。
3.概括要点,揭示课题
在师生图形对话中,板书:标志设计
图案(形、色) 传达 信息
(内容) (方法) (主题)
用特定的图案来传达特定的信息就是标志
(二)从标志的分类中展开
红绿灯 奥迪 五环 正好是标志的三个不同门类:
即公共标志 企业标志 机构标志……
教材中还例举了其他门类的标志……认识标志的分类
(三)从标志设计的方法中深入
不同门类的标志各式各样,设计方法却有相同的规律可循。
1. 方法一:加法,举例引导
将象征的图案通过“加法”结合,是标志设计的重要手法。
奥迪:
四个图形象征四大分部,组合叠加象征企业合并。
奥运五环:
五圆形象征五大洲,组合叠加象征团结友爱。
结论:
运用抽象图案的象征,通过“加法”,丰富的设计内涵,形成了标志。 加法延伸:
我们也可以运用形象图案的象征,通过“加法”,传递信息,形成标志…… 教材实例: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
我们也可以运用形象图案与文字的象征,通过“加法”,传递信息,形成标志…… 教材实例:中国印标志
我们也可以运用形象图案与数字的象征,通过“加法”,传递信息,形成标志…… 教材实例:香港回归标志
2.方法二:减法
通过“减法”,将标志图案简洁明确,也是标志设计的重要手法。
注意危险:
醒目的黄黑警示色,单纯的感叹号,“减”略却快速地传达了信息,形成标志……
初中美术教案29课题:
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课型:
基础知识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基本概念
2、能力目标:掌握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表现方法
3、情感目标:在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图案的设计中,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装点会让生活锦上添花。
教学重点:
掌握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中的二方连续纹样,了解其主要形式,并能独立设计。
教学难点:
图案的排列与设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与体会
1.教师出示图片,欣赏讨论(教师课件演示)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图案相互讨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都有美丽的花纹和图案。它们之间组织形式有什么不同?
2.引入课题:美丽的花纹——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二、理解与探索
1、要学习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必须先了解它的特点和规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和规律?
2、教师进行归纳;它们都有美丽的花纹图案,这些图案在进行不断的重复,并向两边延伸。都由单位纹样组成。得出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定义。提出关键词“单位纹样”。
3、讲解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平面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分为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两种。这两种纹样各有自己的组织形式和骨法,形成各种组合,这种不同的组合便是图案的构图。
自由纹样
平面图案纹样适合纹样单独纹样角隅纹样填充纹样二方连续连续纹样
一、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是相对纹样而言的。它且有相对独立性,能单用于装饰。所以单独纹样要求纹样形象要完整。
单独纹样有自由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填充纹样等几种形式。
1.自由纹样,是相对于程式严整的纹样而言。它不受外轮廓限制,自由处理外形而单独构成并应用于装饰。
2.适合纹样,图案适合于一定的轮廓线内而形成的纹样,如适合于方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内
或花朵形,桃形,扇形、葫芦形等规整的自然形骨。而纹样形态正好与外轮廓相吻合。
3.角隅纹样,也称“角花”。指在带角的形状中或角隅部分装饰纹样,因纹样大多与“角隅”相适合,故又称角隅纹样。
4.角隅纹样即可单独一角构成,也可对角、四角或多角构成。其骨式也可分对称式和不对称式(自由式)两种。
5.填充纹样,指纹样组织虽受外轮廓限制,但又不完全适合的纹样。即适合轮廓内的某一空间,而其它部分作自由处理,有的也可突破部分边线以求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效果。
二、连续纹样
老师这里有4副图案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哪种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在进行了单独纹样的讲解之后,作连续图案的知识的学习,将单独纹样图形连续向左右、上下等方向作连续排列,使之成为长条形连续组织图案,
连续纹样是相对于单独纹样而言。它是以专门设计的“单独纹(单位纹样)”按一定的格式,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成为无限反复的纹样。
连续纹样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类。
(一)二方连续纹样
指以一个单位纹沿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反复排列。沿上下方向称纵式二方连续,沿左右方向称横式二方连续。
二方连续纹样多用于装饰器物的边缘而形成带状,故又称“带状纹样”或“边缘纹样”,它利用纹样的反复节奏取得优美的韵律。另外,作首尾相接棑列的称“环状连续纹样”。
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有以下八种主要形式
1.散点式,以一个或几个形象组成的单位纹,以此为基础进行连
续棑列。是二方连续中最简单的一种。散点式给人端庄大方、简洁朴实之感,但处理不当易松散、呆滞、单调。
2.接圆式,也称连圆式,是散点式的进一步发展。它以圆形为骨架,作同样大小圆的排列;或作大圆、小圆的排列;或作半圆的排列;或作圆和半圆的间隔排列。要注意圆与圆相接要自然调和,防止由于相互套环刺出现紊乱。
3.垂直式,纹样的骨式为垂直排列,方向可向上、向下、或上下结合的垂直排列,也可在配置上作疏密变化。这种骨式有安定、肃穆之感。但需防止纹样松散而产生的孤立,缺乏连续感。
4.波线式,以波线为骨架,作一波线构成,亦可作双波线相重或相交构成。这种骨式构成较为活泼,运动感强。但需注意骨架的韵律不要中断,前后纹样要有连贯性。
5.折线式,以折线为骨架,其构成同波线式。这种骨式既具运动感,又刚劲有力。
6.斜线式,以斜线为骨架,依据倾斜线或倾斜的区域划面,连接单位
纹样进行倾斜式的连续排列。这种骨式运动感较强,富有变化。
7.回旋式,以旋涡线为骨架,进行单位纹的连续排列。这种骨式活泼、柔美,具有动感。
8.结合式,应用以上两种或多种骨式结合组成。结合式可产生丰富的构成效果。但需注意所选骨式还宜过多,同时注意不同骨式间的相互协调,避免失去连续性。
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是连续性强,有韵律感。单位纹不要过多或过于复杂,一个简单的单位纹,通过反复就会变得丰满,还可利用单位纹的方向变化,构成很多变化格式的连续纹样。
(二)四方连续
指一个单位纹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排列,并可无限扩展的纹样。四方连续可用于花布锦缎、壁纸、商品装潢等的设计。
三、小结
图案纹样的二大类组织形式,它们分别有四种和八种主要形式。
四、作业
1、美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心体验,去发现、创造更多的美。同学们下课后可以去校园找一找各种图案,并画出它们的骨式,写出其组织形式。
初中美术教案30教材分析:
版画是一种间接型的绘画形式,是通过制版和印刷来完成,并具有复数性的平面作品。本课主要学习凸版,用油磙、毛笔、毛刷、涂布在版的相对高、凸面上印刷完成。使学生了解的特点和表现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
教学目的:
①了解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
②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幅。
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是版画的制版工艺和特点。 难点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工具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在我们的大拇指上涂上少量颜色。(注意控制水分)在一张废纸上印出指印。 这个就是指纹,指纹在人的一生当中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不同的人他的指纹相同的概率也很小,大概只有万分之一。所以这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庭证据之一,用来辨别一个人的身份,但是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有更先进的方法来辨别。(DNA检测)它的准确度可达百亿分之一。
三、作品赏析 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对比展示,介绍多种风格与特点的版画作品。 [西班牙]毕加索 枪 [西班牙]毕加索 戴帽子的人 [日本]栋方志功 二弟子
四、制作过程 1、画稿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注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胶水贴在一底板上。 3、印刷 铺上纸后均匀的磨平。(中间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够再涂墨印刷,注意纸的位置不能移动) 4、完成
五、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幅。
六、展示点评
初中美术教案31教学目的:
通过有序的、活跃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认识的线条、形状等造型要素,开拓思维,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同时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重点:
脸型特征及表情特征的认识。重视对学生大胆地进行造型表现的信心鼓励,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自由地运用线条、明暗等对人物有意图地进行夸张或变形的实验性绘画。
教学难点:
如何充分观察,抓住所画对象特征,以夸张抽象或生动写实的不同手法,画出自己对人物的不同表情变化的特殊理解。用自己的笔塑造一个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教学关键:
仔细观察,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画头像的方法。
教具准备:
自制图片、教本及有关参考资料。
学具准备:
美术课本、作业纸、笔、橡皮等。
课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同学们终于顺利跨过小学,升入初中。面对新同学和新老师,还有崭新的校园和环境,我看到同学们都很兴奋。 前面你们上了三节课,也认识了三个新老师,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姓杨,以后我就要和同学们在这里,度过我们三年最美好的时光。还要一起来学习非常有趣的美术课。(问同学: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美术课啊?)好,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上课。
二、引入新课
翻开课本第一页,我们来学习新编的美术课本第一课《你、我、他》。(板书“你、我、他”)我想先问问同学们,当一个人走入你们的视线之内,比如老师我。那么你们最先注意到的是我的哪一部分呢?是不是除了高矮胖瘦就属头部最吸引人呢?对了,头部是一个人最具特征的部位。当然了,一幅肖像画不一定只是对头部的描绘,它也可以是一个人的全身像。一位著名的美国艺术家曾对约翰·辛格·沙君特说:“每当我画出一幅肖像时,我就失去了一位朋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也许是因为他画得太逼真、太肖似了。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
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那么今天我们重点要来学习人物头部的肖像画。刚才我们说了,头部是辨认一个人最具特征的部位,我们要想知道同学们是否高兴时,我们就会从他们的脸上露出的神情来加以判断。不论是开心还是沮丧,都是通过你们的五官表现出来的。所以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三、进行新课
好,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本第三页,这里有一幅宫六朝先生的《小女孩》肖像画,现在谁来告诉我,这个小女孩脸部五官都有一些什么特征?(简要分析)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世界著名大师马蒂斯的画(图1):
图1 女人像 马蒂斯
图2 自画像 弗洛伊德
现在又有谁愿意告诉我,这幅画面中的女人有些什么特征? 特征:鼻子很长,眼睛露出休闲而略显疲惫的神情。嘴巴随意地撇着,头发随意地散落下来,整体感觉慵懒而散漫,是不是? 再看另一幅(图2),这是英国画家弗洛伊德的自画像 所谓自画像,也就是自己照着镜子画自己。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他的特征是什么。
特征:脸是方形的,“国”字脸,眼睛长长的,两只眼睛距离很近,感觉充满了不安,嘴巴扁扁的,紧闭着,感觉就像一个病人躺在病床上是不是? 那么,刚才我们说了,自从照相术发明了以后,人们开始寻找创作肖像画的新途径和新画法。现在我这里还有一些其它不同画派的画家画的一些肖像画,大家一边欣赏一边注意比较一下他们之间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图3女人 毕加索
图4自画像 瑞士 克利
图5 男人的头像 袭勒
图6自画像 达利
图7正面像
图8 自画像 凡高
(教师总结)好,刚才我们看了许多不同画派和风格的肖像画,很多同学都回答得很好,一下就抓住了画面人物的特征。不论是什么风格的画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对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在大家再看一看课本下的这三个人物,仔细体会画家的用笔技巧。
(再具体分析三幅图。提问同学:第一幅只用线条,随意的几笔就将男青年的神情表现出来了;第二幅是用水墨,有浓有淡,有粗有细,体现出小女孩的天真含蓄;第三幅是用铅笔画的,略带明暗表现手法,刻画出少女略带忧郁的气质。)
四、课堂作业
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或习惯的表现手法选择一幅肖像画进行临摹(讲一下什么是表现手法)。下面让同学做作业。(提醒注意:临摹时最关键的是体会画者描绘人物时的情感和手法,如何通过画笔使人物更具个性化。)
五、引导评价
取几张完成的作业作简要评价。 让学生参与评价并把本节课学习活动的体验(感受)写在作业纸上。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么?
2.这样的练习活动使你感受到快乐了么?
初中美术教案32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吉祥物的概念,及设计方法步骤;训练使用绘画的造型与色彩完成吉祥物的设计。
能力目标———通过吉祥物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兴趣,以及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
创作吉祥物的构思
三教学难点:
吉祥物的造型和色彩设计以及设计步骤
四教法:
情景创设法演示分析法欣赏引导法
学法:
欣赏讨论法实践练习法
五教具:
吉祥物实物、多媒体
学具:
绘图纸、铅笔、彩笔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福娃,导语:“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位非常熟悉的好朋友,请看,他们是谁?”学生说出福娃,我接着问:“福娃对奥运会有什么作用?”学生说出是奥运会的吉祥物后,我用几个问题:什么是吉祥物?他有何特点?如何设计?导入本课。
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多媒体展示吉祥物作品,通过“什么是吉祥物?看看我们的吉祥物都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吉祥物的欣赏分析,总结出答案:吉祥物是人们为组织主题活动而设计的标志性的形象,象征欢乐吉祥,内含企盼成功的愿望。
2、出示一系列吉祥物作品,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吉祥物设计的思路与手法:体现了设计与主题的关联性;新颖别致个性突出的独创性;形象设计的拟人化;亲切动人让人喜爱的亲和力;寓意性;激励性;地域性。
3、分析作品,让学生对吉祥物的造型与色彩设计做总结:造型活泼可爱,拟人化;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出示吉祥物和原形的对比图片,让学生对吉祥物的设计有更好的理解。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出示吉祥物“庆庆”的设计过程和思路,引导学生一起探究总结,吉祥物设计的设计步骤:确定一个主题、(主题班会,爱鸟周,体艺节等)
1、选定一个原形、(小动物,小文具,器皿等)
2、对原形进行大胆的拟人化的夸张变形:形体,动作,表情,服饰,手持的代表性道具等、
3、色彩设计:要求大胆,鲜亮,明快,有特点,
学生体验 巩固提高:
为学校第三届体艺节设计吉祥物
展示欣赏 体验成功:
自评、互评相结合,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总结本课知识点,建议学生课余将设计图做成立体效果。或为其他活动设计吉祥物。
初中美术教案33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人的长相的差别所在,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人的长相,感知自我。并表现出内心到外形最具特点的我。
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五官的特点。
难点
如何用各种手法表现出特征更突出、深刻的自我。
教学准备
五官比较有特色的人物图像小镜子、图画纸、铅笔、橡皮。
教学方法
展示、实践法等。
板书设计
雕塑自己的形象
一、面部构成:眼、鼻、嘴、眉毛、耳朵等。
二、雕塑方法:刻、粘、挖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的脸都是一张无声的介绍信,传达了我们的面部特征和一些内在信息。
特别处于青春期的你们,更在意自己的脸,因为它代表了自己个性的形象。你能准确的说出自己的特点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长得各不相同呢?板书标题:“认识我们的脸”。
二、新授
经过同学们的观察与讨论,我们得知,五官以及脸型、发型是区分人与人差别的主要部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些关于“相貌”的知识。(课件展示: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
(一)头发是我们头上的一片茂密的森林,它不但反映性别,还表现出人的某些爱好,性格。
讨论总结:长发、短发、直发、卷发、传统发型、新潮发型……,反映出潇洒、直率、古典、时尚等个性。
(二)脸的形状对一个人的长相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脸基本上是卵圆形,但仔细分析又各有特点,找几个脸形有特点的同学分析,如方形脸、圆形脸、瓜子脸。老师可用八个字来概括每个人的脸“田国目用,甲申由风”。请同学们用小镜对照自己的脸形,找出自己更靠近哪一种?
(三)眉毛是我们脸上的一道天然屏障,脸上浓重的一笔。眉毛又是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观察并讨论。长眉、短眉、浓眉、淡眉、平眉、上挑眉、下垂眉……等
(四)眼睛像是什么呢?眼镜是心灵的窗子,人的丰富的感情世界都靠这扇窗子来展示。看看自己的眼,杏眼、吊眼、垂眼、平眼、细眼、眯眯眼……你是哪一种?
(五)鼻子又像什么呢?——“脸上挺拔的山峰”。看看、摸摸自己的鼻子,它是什么样子?高鼻、塌鼻、瘦鼻、肥鼻、长鼻、短鼻、勾鼻等等
(六)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自己的唇形,有平嘴、大嘴、小嘴、上厚嘴、下厚嘴……无论那种嘴,老师都希望它的嘴角永远是向上提的,因为这说明我们永远在微笑。微笑的姿态永远是最美的!
(七)我们的头上还有一对永远也不能见面的“双胞胎兄弟”——耳朵,它也有长短、厚薄、大小之分。
以上我们了解了自己的脸,怎样去表现才让人过目不望,印象深刻?先看看冯小刚、陈佩斯、宋丹丹的相片,每看一位都让学生讲出他(她)的五官特征、脸型及发型特征,讲完后再让学生看明星的漫画像,通过漫画像证实学生分析的正确与否。
讨论如何表现人的特征:一、夸张的手法,将特征因素适当加强,例如嘴大是一特点,就适当将画中嘴的尺寸比实际还大。二、用突出的手法,增强特征部分的对比强度和刻画力度,或用削弱非特征部分强度的方法,突出特点,也就是要有主次之分,不处处夸大。比如重点刻画有特点的眼睛,削弱非特征的耳朵。
三、布置作业:
利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脸形、发型特点,并结合自己的性格,从不同角度选一自我感觉最美、最酷的造型,可结合漫画的表现手法,为自己画一张生动的画像。此时教师在教室巡视,帮助一些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进行造型的辅导。
四、小结:
用展览的形式将学生作品共同分享,体会是否挖掘了内心的情感和突出了自己的外形特征。
通过这一节课的设计,我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能量是巨大的,他们会去主动地联系自己,学习效果便十分明显。教与学真的是需要花一番工夫去研究的,不能把全部的知识都通过教师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教学反思
我觉得课上如果做雕塑同桌的形象效果会更好.现在的学生全部为独生子女,平时在家娇生惯养,很多孩子表现出自私,不独立,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些时候导致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他们在下面幻想自己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成绩。有些家长问老师孩子的成绩为什么上不去,有部分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我认为在原雕塑自己形象的基础上改为雕塑同桌的形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关心他人的情感,而不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初中美术教案34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
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评一评
初中美术教案35教学目标:
1、通过吉祥物的设计培养创造性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创造意识)
2、训练使用绘画的造型与色彩完成吉祥物的创造。(双基)
3、培养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兴趣。(德育)
4、感受夸张造型的情趣和明快的色彩关系。(审美)
教学重点:
吉祥物的创作构思
教学难点:
吉祥物的造型和色彩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上大大的“NBA”。这三个字母组合,在座的除了外星人以外,我想大家都是知道的。其实说到NBA,同学们都懂的比我多。即使了解少的女同学也知道姚明和他所在的火箭队吧,同学们认识这个吗?(出示火箭熊图片)对,他就是火箭队的吉祥物“火箭熊”。如果说姚明是火箭队的明星,那么“火箭熊”就是火箭队的福星,火箭的球迷们相信他能为火箭带来吉祥和好运。
学习新知识
知识介绍
含义,
明确内容其实吉祥物古已有之,中国的龙凤成祥,蝙蝠送福。而我们现在展示的、包括同学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也是今天要讲的吉祥物,则属于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更具现代性和商业性。同学们经常会在书本上,电视上,生活中见到,那谁知道什么是吉祥物呢?请同学们来回顾一下,你见过一些什么样的吉祥物,是属于哪个活动?(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发表意见)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3课,仔细地看一看书,待会我想请一位同学告诉老师,吉祥物到底是什么?他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通过对课本的阅读了解到吉祥物含义。)
吉祥物是人们为组织主题活动而设计的标志性形象,象征欢乐吉祥、内含期盼成功的愿望。
注重学生自主观察、思考与集体的讨论想结合,了解吉祥物的含义,同时也简单认识到吉祥物与主题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欣赏研究:
一、明晰含义
①猜猜看他们是谁的使者?
这是1999年韩国国际环境博览会吉祥物。他们是太阳山和水,象征了阳光、空气、水、大地等和环境息息相关的物质。
②这是日本足球联赛吉祥物。用足球作为足球赛的吉祥物十分的典型,被拟人化处理的足球头戴皇冠,身披斗篷,双手握拳,准备要向前冲的样子,形象憨态可掬,色彩鲜明,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有效的表达了足球的精神。
结:吉祥物应该选择合适的原型进行设计,充分表达活动主题。为了是主题更明确我们可以在设计的时候加上一些服饰和道具。
二、造型特点
看了这些吉祥物,大家有没有发现,虽然我们刚才反复说到原型是某个动物或者某个玩具,但是,吉祥物并不是简单的对原型的复制,它还加入了一些东西,让人感觉到特别的卡通可爱。我们以吉祥物“盼盼”为例来看一看。
③盼盼的原型是大熊猫,熊猫在艺术家的笔下慢慢转变了。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盼盼”和真实生活中的大熊猫到底有哪
教案《七年级美术上册《设计吉祥物》教案二》,来自网!
些地方不一样呢?(提示从表情、动作、道具三个方面阐述)
师总结原因:吉祥物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方法进行设计,看上去和真实生活中的不一样,更加的可爱、夸张、活泼、憨厚,符合活动主题。
生对照总结,观看几幅课本吉祥物的图片,加深印象。
④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吉祥物“艺奇”的主色调是什么颜色?
A、白色
B、蓝色
C、红色
⑤1998年长野冬奥会吉祥物“小雪”的主色调是什么色系?
A、红色系
B、绿色系
C、蓝色系
我们再仔细观察其他作品,除了都有一个主色调外,还发现了什么?
观察总结:对比鲜明色彩亮丽
利用①、②两个问题,形象化地巩固了吉祥物的含义,强调吉祥物应该选择合适的原型进行设计,充分表达活动主题。同时也灌输了一些吉祥物的设计知识,比如形象、服饰,甚至姓名都应与活动吻合。
通过③,学生初步认识吉祥物的造型与表现手法,在对比分析中明确,解决教学难点的关键部分。
通过④、⑤两题了解吉祥物色彩的重要性,初步认识到设计色彩的统一性、协调性。
识探究总结,解决难点1、确定一个主题。(主题班会,爱鸟周,体艺节等)
2、选定一个原形。(小动物,小文具,器皿等)
3、对原形进行大胆的拟人化的夸张变形:形体,动作,表情,服饰,手持的代表性道具等。
4、色彩设计:要求大胆,鲜亮,明快,有特点。
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有的放矢,消除了学生对设计的恐惧心理
结合前面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使学生把握住知识重难点
教师示范(和相关内容同步)
主题:书画展
原型:毛笔、画笔、墨汁、砚台、调色板等(教师用手绘线条的形式呈现)。
拟人化:选取以上当中的一种进行拟人化处理。
色彩:师生根据色彩特点创意上满意的色彩。
学生体验巩固提高自己确定主题和原形设计一个吉祥物,另外给自己设计的吉祥物取个好听而且体现主题的名字。
作业要求:
⑴用绘画的手法将设计表现出来,注意线条的清晰,色彩的鲜明。
⑵干后用剪刀剪下所画形象,注意留白边,衬托效果,也可以将作品裱在黑板纸上。
⑶在背后加支撑,使其能够在桌面上稳定摆放。
通过动手设计制作,将书本知识和感受倾注于画布,培养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和对美的感受。
展示欣赏体验成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畅谈创意或得意之处。
自评互评结合,教师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积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自信心。使学生不畏惧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总结本课知识点,建议学生课余将设计图做成立体效果。或为其他活动设计吉祥物。
初中美术教案36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获得的情感,用雕塑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制作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雕塑造型方法,体验雕塑创作的乐趣。
2、引导学生通过雕塑欣赏,讨论了解和认识雕塑的艺术特点。
3、鼓励学生进行雕塑作品的展示和交流,学会接受和理解他人的艺术作品,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方案逐步完善最终成品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手法表达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
1、导入阶段
A、“艺术手法——雕塑”导入:
a、有一种艺术手法它用立体的方式表达对形的理解,淳厚、质朴的形象,生动、优美的姿势,有着手捏或斧凿的痕迹表现力……同学们猜猜看它是哪种艺术手法呢?
b、教师预测:学生能够答出“捏泥”、“浮雕”、“雕刻”,甚至能够非常准确的回答出“雕塑”;如学生回答出现困难,教师提示“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等”艺术手法类别。
B、“主题——战争”导入:
a、小时候用橡皮泥捏个小泥人、小动物、小房子……其实啊这就是雕塑语言的表现,老师这里有件雕塑作品,请同学们再猜一下:它表现的是什么?
b、教师预测:学生能够回答出“像个人、呐喊之类的”,教师适时提示“姿态、情绪、形状等方面”
C、“课题——沉重的纪念”导入:
a、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扎金特的作品《被摧毁的城市》,是为了纪念二战中遭受德国法西斯铁蹄蹂躏和屠杀的人民而立的纪念碑。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流血被屠杀被毁灭的例子举不胜举,本节课我们学习以雕塑的方式来纪念那一场场战争。
b、点击幻灯片:雕塑制作篇 沉重的纪念——战争
2、欣赏讨论阶段:
A、讨论导入
a、近两年来,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战争不断,阿富汗战争、巴以冲突……还有过去一年里是金额瞩目的伊拉克战争,同学们思考一下:究竟战争带来了什么?
b、教师预测:学生根据原有认识讨论能够答出“痛苦、经济萧条、自然环境恶化、给人民心灵带来创伤、失去生命、失去亲人、流血……
B、第一阶段欣赏导入:
a、老师这里有一组关于伊拉克战争的真实图片,我们来验证一下。教师点击幻灯片
b、教师总结:在图片中,我们清晰的看到子弹当作玩具熟睡的幼小孩童、失去亲人悲痛欲绝的伊拉克人民、成排的准备埋葬死去的同胞的墓、失去家园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人们、一个美国大兵面对死去的战友黯然泪下,面对战争他们又将是何感触呢……战争啊!这就是战争!同学们,用你们灵巧的双手来呼唤和平、拒绝战争吧!
C、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这一环节大概需要五分钟,课前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小组准备陶泥或纸张等雕塑材料)。
请每个小组围绕“呼唤和平、拒绝战争”的主题,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一下设计方案。
D、学生初步阐述设计方案:
(这是一个把学生原有认识反映出来的环节,学生的设计会比较简单,却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学生也能够很好的投入。)
教师发问:我听这声音感觉大家已经讨论出结果了,哪一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设计方案?
教师预测: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会根据和平鸽展开;也可能会导入课题时的雕塑造型启发,表现战争的破坏性……
E、第二阶段欣赏导入:
同学们设想的都非常好,许多大师们也用雕塑来表现战争,我们一起来欣赏借鉴一下:
(教师讲授雕塑制作手法和类别,学生欣赏、思考、借鉴)
a、这是联合国大厦前的雕塑,制作者戏剧化地在枪管上打了个扣儿,其寓意一目了然,这是通过弯曲的手法,达到雕塑很深的象征性和隐喻性目的。
b、一只被武装起来的和平鸽。这是一种宣扬和平却诉诸武力战争的行为,是一种虚假的和平。
c、教师提问:这件雕塑表达什么呢?
J、教师预测:学生可以从人物的情绪、折断的剑找到痛苦、拼杀、死亡等战争的因素。
教师总结:
夸张拉长的四肢、低垂的头,表现一种消瘦、忧郁的感觉,战争与失去亲人,失去战友、失去安宁这之间似乎是相等的,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造型中的人物似乎在思索这个困惑不解的问题。造型中折断的剑起了点睛之笔,寓意战争的破坏性。
d、这也是一组隐喻性的雕塑,名为《回家》。战争结束老兵回到家乡,没有士兵的气宇轩昂,满身的疲惫不堪。前方“人”型镂空的造型像是个母体,老兵正在回归他属于的地方。
e、雕塑中的人物一只手握住长剑,另一只手举着骷髅。战争、武器、死亡似乎是分不开的。
f、在制作手法上还有一种浮雕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很好的表现场景。
F、讨论评述:
a、欣赏完大师们的作品,同学们是不是有多了些更好的创意?请每个小组迅速讨论一下。这个环节需要五分钟。
b、教师预测学生存在的问题:
材料特点上:有的小组准备的是陶泥,制作手法单一,可以通过捏、掏、挖、堆等手法;有的小组准备的是卡纸等材料,应跟绘画区分开,可以通过折叠、重叠、压制、弯曲等造型手法。
表现手法上:空间上的分布应聚散有致,主题应突出。
3、制作展示阶段:
A、制作导入:有的同学早已按捺不住雕塑创作的冲动,给同学们一次实现自己创想的机会,现在就开始吧!
这个环节需要十五分钟。教师根据每组具体情况作辅导。
B、展示导入:刚才同学们制作得非常认真,成果也非常得显著,谁先上来展示一下呢得作品?
教师评价或学生互评。
C、教师总结:这些作品表达了每个同学心里面得愿望,老师也深受感染。这节课同学们制作了这么多好得作品是为什么呢?谁来说一说?通过问题重申本课主题。
4、课后拓展阶段:
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本课制作得雕塑作品进一步完善或组织起来在班级间交流展示。
初中美术教案37一、教学目标:
1、 欣赏漫画作品的构思特点,表现方式和艺术效果。
2、 了解漫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3、 初步掌握漫画创作的常用手法。
二、教学内容:
1、 认识漫画这种艺术形式,了解漫画除了具体特有的讽丑恶、弘正气、扬美善的社会功能和教化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
2、 漫画尤其独创性,画漫画就应该有些个性化的东西在里面,巧妙的构思,画一幅活一组与众不同的漫画。
3、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用简单夸张的手法了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已取得的讽刺或歌颂的效果。
三、教学难点、重点:
1、 让学生们打破漫画创作的神秘感。漫画创作就是通过联想将生活中纷繁的素材,放在脑子里经过提炼加工,然后用夸张等手法加以讽刺幽默。
2、 让同学们多注意观察周边的事物,大胆的作画。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画面背景
1、ppt出示一幅只有人物的儿童画作品,提问:你会添加什么背景?生:山、树、花、草、云、太阳、蝴蝶等背景。
2、是总结这些都属于环境背景,还有将背景用一种颜色平涂而成的,这是平涂背景。
小结:今天我们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画背景,可以用你喜欢的任何形状或色彩来进行装饰。3、板书课题:形形色色的背景
二、掌握基本画法
(一)教师出示一幅主体为半身人物的画面
1、师扮演线的角色:我是一条直线,直线在画面中从左向右前进,遇到障碍物从背后穿过去或跳过去,这是遮挡,很多横线都穿了过去。(师边讲边示范)师:如果你是竖线,你怎么办?请一名学生上台试画。教师评价并指导学生怎样用线,强调要关好门,画到头,要连好。
2、如果你是一个点(有大点,有小点),你会站在哪里?
3、如果你是一个小块块,你又会铺在哪里?教师总结:一块花格子背景就诞生了。
(二)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小伙伴也要加入进来:它们是:
1、曲线、弧线、折线、波浪形曲线、放射线
2、半圆形点、三角形点、椭圆形点
3、红色块块、蓝色块块、绿色块块
介绍一个更特别的好朋友,(师出示一幅作品,背景是由水杯这个单元形重复组成)提问:它是什么?你们发现了吗?画面的背景还可以用图形来装饰。小训练:你还想到什么奇奇怪怪的符号做背景?生:叶子、羽毛、星星、月亮、眼睛、数字、拼音
三、对比知识
这几幅作品中背景与主体有什么特别之处?你从这幅画中“读”到了什么?第一幅:背景是单色——主体是彩色第二幅:背景线条密——主题线条疏密稀第三幅:背景颜色暖——主体颜色冷还可以将主体与背景相互间调换位置。出示三幅主体与背景分离的作品,请大家运用对比知识给这些画找找“娘家”。
四、背景与主体的搭配
(一)欣赏感受,点线面及组合与画面主体的搭配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效果。1、点的组合使你想到了什么?2、线的组合使你想到了什么?3、不同颜色让你想到了什么?
(二)欣赏小朋友的作品:仔细体会这些词句,什么样的背景将画面衬托得更生动、更精彩。
五、创造表现
1、作业要求:运用点线面或者选择你喜欢的图形作为你画面的背景,画的时候要慢一些,稳一些,切忌过于浮躁。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遇到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当着全班及时点评。
六、展示评价
1、学生完成作业后让其展示在黑板上。
2、评价:找一找:
(1)运用了什么基本形做背景?
(2)哪张画运用了冷暖对比?
(3)哪张有疏密变化?
(4)背景是单色还是彩色?
(5)哪幅作品线条最平稳?
教学反思:
在讲完课后,不是讲完就到此位置。还要经过教学反思,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1、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明白绘画的作业没有。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勤动脑、动手。
2、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有些还要根据当时授课气氛来调整授课的内容。
初中美术教案38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敦煌艺术由石窟建筑、彩塑、壁画共同组成的艺术宝库。
2、敦煌彩塑和壁画艺术是人类四大文明交汇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3、对石窟艺术几个主要时期彩塑及壁画的特点有所了解。
4、对佛教传入我国及四大洞窟艺术概况有初步的认识。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视频、讨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基本了解佛教的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过程。
2、能对敦煌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彩塑与壁画的形象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了解敦煌莫高窟彩塑与壁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2、了解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文物的散失过程,汲取历史教训,体会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
分析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对不同时期莫高窟佛教艺术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佛教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播放《九色鹿》动画片
稳定学生情绪,逐步导向课题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他们的兴趣,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二)、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看过这部动画片吗?
2、你知道这部片子中的故事是来自哪里?
3、播放《九色鹿本生》视频。
《九色鹿》。根据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故事改编的。教导人们要诚信、向善。学生谈对敦煌的了解。壁画,彩塑、藏经洞、王道士。学生的回答不足的地方教师予以补充。
4、敦煌最有名的是什么?
(三)、敦煌的历史
通过同学们得发言,看来大家对敦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信息有些零碎,片面。今天老师就当一回导游,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敦煌之旅。看看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1、板书:《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引用佛教的术语,我们今天就来了解敦煌的前世、今生。
2、结合PPT课件展示
3、板书:敦煌的地理位置
请同学们观看这幅《丝绸之路》地图为例讲述丝绸之路与敦煌莫高窟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敦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石窟艺术产生的背景之相关知识,建立历史大坐标,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知识点相关联,更好地理解敦煌艺术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4、板书:敦煌的历史及“莫高窟”名称的来历(视频)《丝绸之路的兴盛引发莫高窟的开凿运动》
学生利用已有的历史常识讲解丝绸之路与敦煌莫高窟的关系。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相关知识。
五、佛教艺术(选择敦煌艺术中比较有鲜明时代特点,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故事,是学生易于比较易于接受。)
1、板书:莫高窟彩塑艺术优秀作品赏析(PPT)
2、板书:莫高窟壁画艺术优秀作品赏析
3、《引路菩萨图》这幅图现藏地为英国大英博物馆,为什么我们的国宝却在别国的博物馆里?
(承上启下,引出莫高窟国宝流失的话题。)
六、百年耻辱藏经洞
板书:莫高窟的藏经洞的来历:
请学生讲述藏经洞的发现过程与被盗经过。
播放视频《莫高窟的艺术衰落与文物的流失》(教师补充)PPT敦煌文物流失时间及偷盗者名单
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国外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七、探究学习
1、四大洞窟简介:(PPT图示)
(了解中国石窟艺术最有代表性的四大石窟不仅增加了对石窟艺术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们对比观察研究我国各地石窟艺术的不同艺术特色)。
2、知识拓展建议:请同学们课下查找相关资料对比研究我国四大石窟艺术。试着做一份研究报告。在下节课上给全班同学做一个个人研究汇报
初中美术教案39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1)学生互评:(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亲身体验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对水墨画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初中美术教案401.教学方法:
讲解
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咱们今天要一起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特别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
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教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咱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
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
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初中美术教案41教学内容:
如果从贺卡的整体外形上来考虑,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创意构思?
教学重点 :
区别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初步了解花鸟画的发展。(第1课时)
区别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的特点,了解山水画发展的概况。(第2课时)
教学难点:
对工笔花鸟精细逼真的写实与写意花鸟水墨酣畅的意境美的理解。(第1课时)
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艺术美的区别。(第2课时)
教师准备: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好相关的。风景名胜照片1~2张。
学生准备:
收集山水画的印刷品。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问:鸟类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
问:观看过鸟类活动的录像后,你喜欢哪几种鸟?
二、合作探究阶段
1.投影显示麻雀的照片,工笔画麻雀的艺术形象,写意画麻雀的艺术形象,请学生的讨论观察后讨论三者之间的异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笔墨中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笔墨中的自然充满着画家的情感和审美理想,体现了画家对艺术美的追求。
2.播放画家在绘制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录像,强化学生对两种技法的感知效果,讨论画家在不同技法创作活动中的情绪状态,画面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哦作画主体。
工笔花鸟画:是用笔工整细节明澈入微,用极细腻的笔触逼真地描绘花鸟。
写意花鸟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摒弃物象的细枝末节,大胆地概括、提炼、夸张物象的形神,用豪放简练的笔墨加以表现;它要求画家落笔准确,得心应手,意到笔随,达到物我相融的境界。
欣赏《写生珍禽图》、《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四个学习小组各选一幅画并结合所收集资料进行讨论。讨论它们是哪一种表现技法、画面构图、内容、艺术效果,并选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三、感悟体验阶段
1. 《写生珍禽图》逼真精细地画出自然中的禽鸟龟虫等物,你佩服吗?你能画出吗?你怎样做才能最终画出来?
2. 从《墨葡萄图》中,你能体味到徐渭晚年的心态吗?
3. 《荷花小鸟》图中有哪些形象组成?画上题款“八大山人”四字看似“哭之”又似“笑之”,你能领悟朱耷的为人及性格吗?
4. 郑板桥的《竹石图》中,竹比石的墨色浓,为什么?你对瘦劲的竹和石有何视觉感受?
重点语:黄筌重视写生,并养了许多鸟,观察它们的动态,以便把鸟的形态状貌画得逼真生动,羽毛、翅翼、嘴爪刻画的质感很强,动态结构准确生动,自然真实。
水墨写意画画境平淡、自然、天真多趣。欣赏这些画,一方面观赏画家笔墨布局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透过视觉形象去窥见形象画家借自然之物所蕴含的人的精神气质的人格美,品味画家的意境所在。
四、归纳巩固阶段
1.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有何区别?
2.说说《写生珍禽图》的技法特点和艺术效果。
3.谈谈对《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的感受。
五、课后拓展
1.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花鸟画作品写一篇赏析短文。
2.你喜欢什么样的鸟?请画出它。请你为保护鸟类出个好主意。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江苏是我国山水园林、名胜古迹高度集中的省份,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著名的湖光山色。
2.你游览过祖国哪些名山大川?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阶段
1.投影显示,本地风景名胜照片,并出示教师据之所作的一幅山水画,通过比较讨论如下问题:
a、照片中的景与画中的景有什么不同?
b、照片中的景属何种美?画中的景又属何种美?
余音:景是现实,画是艺术。景是现实美,画是艺术美,现实美较之艺术美有无与伦比的丰富性,但缺乏艺术美的高度集中和高度理想性,所以才有“西湖风景美如画”。
散点透视即透视没有固定的视点,视向,视域,取景作画的局限于视点、视向的束缚。
2.比较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和倪赞《幽涧寒松图》,讨论两幅山水画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余音:青绿山水画属中国画中工笔重彩画范畴之内的画种,是把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性颜料涂在经过勾皴的山峰与坡脚形成主色调,使山水处于浓郁的青翠之中。
水墨山水画的水墨为主进行勾、皴、擦、染、点来表现山石树木等,其中包括用不同的植物颜料渲染的设色山水画。
3.通过画家创作青绿山水的水墨山水的录像,强化学生对这两种山水画的感知效果。
4.分组讨论《溪山行旅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清凉环翠图》、《淮扬洁秋图》。对它们的技法特征,画面布局,艺术效果畅谈自己的感受,每组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教师小结并交代山水画发展的简要脉络,作者的师承关系,画家轶闻趣事等,让学生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品味我国古代山水画杰作。
三、感悟体验阶段
1.《溪山行旅图》与《富春山居图》主要区别是什么?
2.《清凉环翠图》表现的是何方水土?你知道该地现在变成了什么状况?
余音:宋初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师,写实为本,画家作画讲理法,布局严谨,使山水画更加浓厚而生气韵。元朝绘画主流是以表现性为特征的文人画兴起,他们追求绘画的文学性,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四、归纳巩固阶段
1.青绿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艺术美的表现有何不同?
2.北宋的绘画在谁的直接参与下有了很大发展?他们的绘画称做什么绘画?
3.元代的山水画更注重表现什么?他们的绘画称做什么绘画?
五、课后拓展
1.选择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一幅写一篇赏析短文。
2.你喜欢哪一个地方的风光?能画出来吗?请你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出个好主意。
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教案42学科:
初二美术(苏教版)第三册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
课业类型:
工艺设计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材分析:
初二美术教学中的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教学,属于工艺设计课,它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和构成形式,构造成具有装饰美的画面。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遍及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学要从现实生活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审美教育为主线,将创造性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学习掌握平面构成中基本形的构成是教学重点,如何分解与组合基本形是本课教学难点。《基本形的构成》是平面构成教学的第一课,它知识点多、抽象性高、课堂演示难度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电脑多媒体清晰可变化的图片,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其创造能力。
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平面构成实际是点、线、面的构成,关于点、线、面的特性,学生在已往的图案
学习中已有所知,而图案的形式美的法则: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律动等
同样适合于平面构成;初二学生在数学上,对几何图形已经有进一步的认识,这也有
利于本课教学的进行。
教学目的:
1、 情意领域:通过平面构成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培养
新的造型观念和审美情趣;
2、认知领域:通过教与学,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初步认识基本形的形成与变化,掌握基本形分解与组合的基本方法。
3、操作领域:通过基本形构成的学习,培养发散性思维,完成有个性的矩形分解组合练习。
教学重点:
基本形的形成与变化(即基本形的形态与空间变化)
教学难点:
基本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采用演示法、讲述法、观察法、练习法相结合的综合教法。借助电脑多媒体可达到清晰、高质量的画面效果。使抽象的形态直观化,形象化,直接被学生所接受。
教学准备:
教师:电脑多媒体课件、部分以前学生的平面构成图片、分解的圆形、长方形纸片;学生:双面彩色纸、剪刀、胶水、作业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图见附图
板书设计: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
教学反馈:
本课教学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平面构成图片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教师自制几何形图片的变化组合,让学生很直观地就理解了基本形的构成方法并出色地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开发;电脑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媒体,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清晰、直观的平面构成图片和基本形演变的过程,让本课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美术教案43课业类型:
工艺设计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初三美术教学中的设计应用——戏剧人生的教学,属于工艺设计课,它最基本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对脸谱和面具有所了解。我校初三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较高,因此有能力自己参与到戏剧人生中,自编、自导、自演戏剧小品。教学要从学生实情况出发,将创造性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同时采取分组合作制,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相互间的协作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电脑多媒体超大容量的图片,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演欲望,从而培养和提高其综合能力。
教学目的:
1、情意领域:通过面具和脸谱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感受脸谱和面具的形式美,培养新的造型观念和审美情趣;
2、认知领域:通过教与学,让学生了解脸谱和面具的基本概念。
3、操作领域:通过脸谱和面具的制作学习,创造有个性的戏剧人物形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展示。
教学重点:
脸谱与面具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改变自己的形象,参与戏剧小品的表演。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采用演示法、讲述法、观察法、分组合作相结合的综合教法。借助电脑多媒体可达到清晰、高质量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电脑多媒体课件、脸谱面具成品。
学生:
油彩;彩色笔、剪刀、作业纸;其他可以把自己变成戏剧中人物的各种
道具;
把学生分成八组,选择好每组所表演的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
1、 导入:以京剧片段《铡美案》导出京剧中的脸谱。(播放课件)
2、 介绍脸谱知识: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3、 欣赏京剧脸谱(播放课件)
4、 面具知识: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产生过面具。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品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巫术和宗教的发生,原始乐舞中的傩舞便成为一种以驱鬼逐疫和祀神酬神为基本内容、以假面模拟神鬼和动物表演为主要形式的傩祭。戏剧的形成和发展,又促成了傩祭表现形式由舞蹈向戏剧的转变,面具形象也从神鬼转向世俗人物。
5、 欣赏世界各国的面具,开拓学生视野(播放课件)
6、 介绍脸谱的绘画方法,面具的制作方法(播放课件)
(1)脸谱绘画方法:
A、画好脸的外形
B、定出中轴线
C、定出口、眼、鼻的位置
D、钩画脸谱纹样
(2)面具制作方法:
A、纸面具制作(参照以前学的立体构成)
B、其他面具制作
7、 把学生分成八组,确定每组所表现的戏剧内容,然后配上相应的面具或脸谱。
课后反馈:组长把各自表演的内容反馈上来,需要配上音乐的就要给找相应的音乐,缺道具的要教师想办法解决。
(第二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移动桌子,空出表演区,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
一:导入
此课是前课的继续,上节课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戏剧人生这部分的脸谱和面具的基本知识,今天,同学们要自己走进戏剧人生,来做一回演员,扮演戏剧中的角色。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准备。
播放越剧《红楼梦——金玉良缘》
完成具体的角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品表演。先做完的小组先开始表演。
最后评选最佳小品,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化妆。
预备(1)班
第一小组:《锦花园》
组长:杨文华
内容:古今中外的女名人和传说中仙女的趣事
所需教师帮助:伴奏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高山流水》
第二组:《名侦探柯南》
组长:杨冰文
内容:新编银行抢劫事件尾篇
所需:《黑暗的星星》
第三组:《包公片段》
组长:潘杰
内容:夜斩郭槐
第四组:《三国片段之一》
组长:温涛
内容:三英战吕布(面具板)
所需:京剧音乐
第五组:《三国片段之二》
组长:张志勇
内容:桃园三结义
第六组:《海瑞罢官》
组长:徐尧
所需:胡子
第七组:《罗密欧和朱丽叶片段》
组长:蒋丹婷
第八组:《英雄》
组长:郑曦
内容:油彩绘脸
所需:《英雄》音乐
第九组:三英战吕布(兵器板)
最佳小品:《夜审郭槐》《三英战吕布》
最佳主角:展招,吕布
最佳面具:花仙子
预备二班
愚蠢的国王:
组长:周密
噢特曼大战怪兽:
组长:顾鸣杰
公主与王子
组长:陆幕秋
大话西游——三打白骨精
组长:
打劫:
组长:王晓秋
警察抓小偷
组长:任臻
最佳小品:噢特慢战怪兽
最佳主角:怪兽
最佳面具:猪八戒
初中美术教案44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作为教材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缤纷家用电器》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本课提及的家用电器基本上包括了一切需要耗用生活用电或电池进行工作的家用物品。
教材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常用家电图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并让其了解设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作用。教材提供了一张学生课外进行家电市场调查活动的情景图片,使学生产生共鸣,帮助进入第一个学习活动及参与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合作交流的水平。教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相关图文资料,给调查方法必要指导。整理资料的学习活动能有益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良方案,相对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后面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准备。
教材p11以家用理疗仪的设计草图作为教学范例或许还不够典型,教师可以尝试选择学生更为熟悉与更加实用的家电产品,展示效果将会更好。
“活动一”是与“活动二”直接相关的一个课前准备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尝试有目的地进行市场调查,为“活动二”的设计改造提供信息与依据。
“活动二”的设置根本意图侧重于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因此,如果能够更加积极明确地提示借鉴“活动一”市场产品调查的学习成果,或许比对自己家里一件电器进行设计改造,更能促进此种意识的提高与强化。
“活动三”在“活动二”的基础上,突出了把设计稿进行视觉美化,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意图。
“评价建议”中对前两个学习活动的评价重在学生学习态度,对后一学习活动在知识的理解运用方面提出了一定指标。
“资料库”关于工业产品设计程序的说明,有利于学生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了解,从而提高对工业造型设计的整体认识。
“学习大空间”中提供了设计效果图的绘制步骤,鼓励学生在表现技法上有所追求。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
3、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4、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思路
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先是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绘制设计创意稿,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
针对本课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突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是本课教学组织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积极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好相关准备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互动深入展开的前提。
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的产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家中认为设计不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宜应作必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活动二”的需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完成产品市场调查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对家用电器的市场信息调查包括产品使用者的情况调查,市场销售的情况调查,国内外同行业的产品情况调查等。例如学生针对产品使用群体分类调查时,可分别记载长辈与同学对此产品的意见反馈。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形式记录,可根据产品特点设计表格,例如可以视其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予以记录,再给予等级印象评定。
另外,调查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宣传图片资料,也可以用速写方式画出产品,对特别的细节设计处理可画详图,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记录。
然后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总结,将要改造的家用电器的图片资料连同改造方案一起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交流意见,画出“活动二”要求的设计创意稿。学生作业可通过自由联想与大胆构思画出设计草图。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引导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同学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在以学生互动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的方式中进行。
“活动二”的另外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的资料整理,写出调查总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分酝酿的家用电器改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组同学也可以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补充、完善本组的改良设计。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促进中推进,在教师适当观念引导中深入,最终帮助每组学生获得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改良创意。
接下来进入“活动三”的学习。教师适当强调工业造型设计创意效果表现的要求,在作品分析过程中,突出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下,体现产品的形、色、质等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通过经典图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来加强学生对表现技巧的认识。提示学生注意把握产品效果图绘制的一些表现方法与技巧要点。然后,布置学生独立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最后可以让每组学生自己集体评出本组的最佳设计创意表现图,并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及展示。
四、教学选择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域,学生对家用电器的日常认识或许只是停留在老式台灯、电扇、电话机的阶段。学校附近也不会有可以支持进行市场调查的电器市场,现代都市涌现的许多新型电器难以进入学生的视野。对此,教师可以直接从台灯等最常见的电器设计入手,甚至就是泛指照明用具设计等更加普遍的电器产品也可,省去市场调查的活动环节。
即使在此种教学条件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还是可行的。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每组学生直接对自己家里使用的电器进行绘制后,征求家长对电器使用的看法,根据教材p10提供的表格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参照前面提示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对于绘画工具严重缺乏的地域,教学中只需要求绘制产品设计创意铅笔稿的阶段,教师可以针对铅笔效果,适当提出些画面美化的技法,比如:把产品草图的外轮廓线加粗强调,运用侧锋线条在体块转折处加强两个块面的明暗对比等。
五、教学建议
本课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应该主要是教学总结与交流时间,把大量的学习活动内容安排在课前布置完成。把握这点是教师赢得教学主动的关键。
“活动二”的相关课堂教学如果建立在学生已经课外完成了“活动一”的市场调查活动,并已分小组画出了改良设计稿的基础上,那么,课堂教学就可以变成教师引导学习小组之间更有意义的教学讨论了,教师将拥有更多教学引导与评价的空间,根据小组市场的调查分析介绍与创意稿的绘制情况,总结各个学习小组“活动一”的活动开展情况,而且在此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势必会更加完善各个小组原有的改良设计构想,学生还会有较充裕的时间再去加工、完善原有的创意稿,这个过程将极大地强化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进行设计的意识。如果把学生的家电市场调查分析带到课堂教学中来,再去绘制改良设计的创意稿,那么45分钟内学生很有可能就仅仅只能完成这些初始状态的学习任务,严重缺乏教学双边的反馈与交流。这样,教学就基本上失去了活动设计本身的价值,退化为简单的自由绘制一个产品构想了。
学生作业练习形式在原则上可自由多样化。但是,面对单位课时的教学目标而言,“活动三”的设置是试图在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上能有所突破,因此,“活动三”的产品设计效果稿比“活动二”的产品设计创意草稿应当适当考虑一些表现技法要求上的梯度递进。
教学过程中,教材上运用马克笔工具(或者水彩笔替代)绘制的方式最为简单易行,适合作为一种基本的表现技法向全体学生推荐。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几张马克笔绘制的家电产品效果图,注重总结此种方法绘制的基本技巧要点,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迅速提高整个班级教学的技法表现水平。尤其在“活动三”的动手练习展开前,先以马克笔工具为例,强化一种工具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基本技法是很有必要的。
“活动二”的改造设计作业是在“活动一”的主动学习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可以看成是一种尝试性的设计,应重在学习的过程评价。而“活动三”的设计作业是在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作业的评价应有一定技术评价指标要求。评价可以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相关评价结合起来。
标签: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美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美术入门必备常识
1.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2.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 3.绘画中的...
-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计划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计划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
-
七年级美术试题
七年级美术试题《格尔尼卡》作者?国籍?题材?内容?创作风格(立体主义)?《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在1937年创作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壁画作品...
-
美术绘画教学的教学反思
美术绘画教学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
-
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
-
风车美术教学反思
风车美术教学反思【文章导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风车美术教学反思,供...
-
美术教案计划书
美术教案计划书课题:印象深刻的事(江苏版美术教案)一、作教学目标:1、回忆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并相互介绍。江苏版美术教案,美术论文,美术,...
-
小班美术学期计划书
关于小班美术学期计划书一、现状分析:1、教师现状分析:本学期我班仍有两位工作经验丰富、热爱孩子的教师担任特色教学任务.我们将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
-
美术教研组工作总结
美术教研组工作总结时光飞逝,如梭之日,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中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成绩呢?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指...
-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范文一、学情分析学生思维活泼,想象丰富,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较强,上课气氛活泼,接受能力...
-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